本
文
摘
要
前言
中国 *** 能够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乃至于能够建立起全新的中国,毛主席绝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那段艰苦卓绝、血雨腥风的岁月中,毛主席的人身安全问题,绝对算得上是一件不可忽视的大事!
图|“伟大领袖”毛主席与人民群众在一起
为了能够让毛主席的安全得到万无一失的保障,党中央曾安排多位警卫员,执行“保护毛主席”这一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曾经毛主席的十大警卫员,其中有人官职大将、上将、少将,甚至还有一名正国级,你了解多少?
一、张宗逊
1908年,张宗逊出生在陕西渭南,14岁便考入渭南赤水职业学校,较早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启蒙。
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秋收起义、五次“反围剿”作战、红军长征、百团大战等艰苦而又伟大的战役。
早年时期,张宗逊拿着王尚德开具的介绍信,顺利进入黄埔军校学习,也是在此期间毅然决然地成了一名 *** 党员。
在蒋介石发动制造“中山舰事件”之后,张宗逊主动退出 *** ,开始义无反顾地追随 *** 的步伐。在蒋介石“背叛革命”时,张宗逊跟随大部队前往武汉,因此“逃过一劫”。
1927年,张宗逊跟随毛主席参加了秋收起义。在此期间,毛主席作为秋收起义的发起人以及领导人,他的安危变得异常重要。张宗逊在秋收起义中的出色表现,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也就是在此时,张宗逊带领一个排的战士,担负起了保护毛主席的光荣任务。
当时国内环境十分复杂,红军不但要面对反动派的围堵,时刻防备各地的武装力量以及土匪势力,还要防止内部的“叛徒”和“动摇分子”。
张宗逊身上的担子可以说是十分沉重。
图|张宗逊上将
从三湾改编一直到井冈山的路上,张宗逊可以说与毛主席形影不离,随时设置岗哨、严防不测。
在那段时间里,张宗逊不仅要肩负行军作战的任务,而且还要时时刻刻保证毛主席的安危,经常是毛主席睡在木板上,张宗逊睡在一旁的地铺上,最终成功将毛主席护送至井冈山。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之后,张宗逊被任命为中央军委第一局局长,直接指挥并负责护送毛主席以及党中央进入延安。
跟随毛主席来到了延安后,毛主席曾开玩笑地对张宗逊说:“你倒好,革命把你送回了家。”
在面对胡宗南“三天占领延安”的危急情况,张宗逊率领部队全歼胡宗南的三个师,再一次保护了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安危。
1946年12月,张宗逊被任命为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司令,再一次担负起保护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光荣任务。
1955年,张宗逊被授予上将军衔。后来毛主席见到张宗逊时,也曾幽默地说道:“当年的小警卫员,现在也成了上将了。”
在那个狼烟四起的艰苦年代,张宗逊身先士卒、临危不乱、舍生忘死般地保护了毛主席,保卫了党中央,出色地完成了党组织交予他的艰巨任务。
二、罗瑞卿
1906年罗瑞卿出生于四川南充,在家人的鼓励下,于1928年加入中国 *** ,正式成为一名 *** 员。
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先后参加了长征、百团大战、石家庄战役、平津战役、太原战役等,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公安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图|罗瑞卿大将
罗瑞卿与毛主席的第一次见面,就令主席印象深刻。
当时是在一次会议上,毛主席一眼就看到了身高一米九的罗瑞卿,便上前询问“小同志,你是哪里人?”
而在得知罗瑞卿是四川人之后,毛主席感慨地说道:“川湘子弟身材都不高,可你我都是长子。”
也正是从那以后,罗瑞卿便有了一个“罗长子”的称号,而他与毛主席之间的缘分也就此展开。
1933年1月,罗瑞卿被任命为红一军团的保卫局局长,其主要的工作和任务就是保证毛主席以及其他首长的生命安全。
对罗瑞卿来说,这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罗瑞卿在参加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反围剿”作战时,身先士卒、敢打敢拼,在战役胜利后,被授予二等红星勋章。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遗憾落败,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罗瑞卿在此时肩负起了保护毛主席安危的重要使命。
在漫漫长征路上,罗瑞卿与毛主席形影不离,并对自己的属下提出了“六何”侦查要素:“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要求战士对每一名可疑人员充分盘查,做到一清二楚。
正是因为罗瑞卿在保卫工作方面表现突出,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成了毛主席心中担任新中国公安部部长的不二人选。
而当周总理将这一任命交予罗瑞卿时,却遭到了拒绝。
罗瑞卿告诉周总理:“总理,我只会带兵打仗,让我来治理国家,我可办不来,还是让克农来吧。”
罗瑞卿的说辞并没有令周总理感到意外:“当年你的保卫工作做得很好,这是组织对你的决定,不要拿李克农来当挡箭牌。”听到总理的话,罗瑞卿惭愧地低下了头。
图|罗瑞卿与毛主席
后来毛主席也亲自批评过他:“瑞卿啊,只当首长的警卫员远远不够,你要当国家的警卫员,当人民的警卫员,你身上的担子可不小啊!”
毛主席有一个爱好,那就是游泳,但是由于毛主席年事已高,罗瑞卿担心主席在海里遇到意外,为了不打扰毛主席的“雅兴”,年过半百的罗瑞卿便开始自学游泳,以便能够亲自保护毛主席的安全。
对于罗瑞卿,毛主席曾骄傲地说道:“天塌下来我也不怕,有罗长子替我顶着呢!”可见罗瑞卿是多么让毛主席放心。
三、吴烈
1915年,吴烈出生于江西萍乡丹江村。
年幼时期的吴烈受到父辈们的影响,参加了安源煤矿 *** 、保卫、护厂等一系列运动。
并于1930年加入中国 *** ,先后参加了土地改革、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役。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吴烈与毛主席第一次相见时,他才只有15岁,可以说他很幸运。那时红一方面军正在召集一批身手矫健的队员,来组建“总前委特务队”,其主要职责就是保护毛主席以及其他首长的安全。吴烈便是其中一员。
毛主席很关心这批队伍的建设进程,所以总会去找战士们聊天。有一次,毛主席见到了正在执行站岗任务的吴烈,便与他闲聊起来。这也是吴烈第一次与毛主席如此近距离的接触,两人之间的不解之缘也由此开始。
图|吴烈少将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时期,吴烈成为保卫团的一名队员,他接到的任务便是——前往于都县保护毛主席。
当吴烈向毛主席报道时,毛主席顿感惊讶,这是两人分别多日之后的再次相见,虽然是首长和战士的关系,但毛主席还是特意用一桌“丰盛”的晚宴招待了吴烈。
毛主席的此举,让吴烈十分感动。
在于都县保护毛主席的那段日子里,吴烈时刻保持战斗状态,与毛主席形影不离。
吴烈对保卫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也让毛主席记忆犹新。
1959年1月,吴烈被任命为北京卫戍区司令员,肩负起这项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
在吴烈的亲力亲为下,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警卫工作方案,为北京卫戍区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李银桥
1927年9月,李银桥出生于河北省安平县。和当地很多百姓一样,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为了能够让孩子有口饭吃,父母将李银桥送去武当山,成了武当派的一名俗家弟子。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年仅11岁的李银桥毅然决然地参加八路军。由于有一定的武术基础,再加上当时他的年龄实在太小,上级便派给他一项特殊的任务——保护毛主席。
用李银桥的话来说,能够执行保护毛主席的任务,这是他人生中最光辉的时刻。
但是当初在被上级安排到毛主席身边担任警卫工作时,李银桥却当着毛主席的面直言“不想当警卫员”。
图|李银桥卫士长
对于眼前这名小战士,毛主席投来了好奇的目光:“你能讲真话很好,我就喜欢讲真话的人,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不愿意做我 *** 的警卫员么?”
李银桥坦然道:“我想上阵杀敌。”得知真相后的毛主席并没有生气,反而对李银桥产生了别样的好感,并且说道:“我就借用你半年时间,看行不行。”
最终,李银桥还是被毛主席平易近人的态度给感染,并且还被任命为卫士小队长,担负起保护毛主席的任务,一干就是十五年。
作为毛主席的贴身警卫员,李银桥见到了毛主席很多人所见不到的一面。
“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日子里,亲眼目睹了毛主席的非凡气度,亲眼目睹了毛主席为国为民日夜操劳的情景。”
毛主席平易近人、体恤民情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李银桥。
虽然李银桥是毛主席的警卫员,但是十几年时间的相处,两人之间的感情早已超出了普通的上下级关系,毛主席也一直没有将他当做外人。甚至在得知李银桥还没有成家时,还亲自为其做起了“媒人”。
1962年,此时的李银桥已经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十五个年头,为了能够让他得到更好的发展,组织决定将李银桥调往新的岗位。
在与毛主席分别之时,毛主席紧紧地握着李银桥的手,动容地说道:“你走了,我这里就不要卫士长了。”
五、陈龙
1910年,陈龙出生于辽宁抚顺。
年幼时期的陈龙便立志要成为像岳飞一样的民族英雄、杀敌报国,中学毕业后便参加了东北军,在抗日战争中指挥并打赢了好几次漂亮的战役。
1938年,陈龙返回延安,接受保卫部门的领导工作。
图|陈龙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蒋介石反动派为了争取反击的时间,曾向毛主席提出“和谈”的意愿。
毛主席虽然深知蒋介石背后的“阴谋”,但还是为了全国人民能够免受战乱,义无反顾地前往重庆与 *** 进行所谓的“和谈”。
毛主席此次重庆之行自然是“危机重重”,党中央为了毛主席的生命安全,特意派陈龙跟随毛主席担负起警卫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派陈龙去执行此次警卫任务,是毛主席亲自挑选的。
临行时,李克农特意嘱咐陈龙,“要时刻保护毛主席的安全”,他激动地说道:“我就是豁出性命去,也要保证毛主席的安全!”
在重庆谈判的四十多个日夜里,陈龙与毛主席形影不离,任何隐情出现,他都会第一时间挡在毛主席面前。
最终,毛主席安全地返回了延安。
毛主席用“忠心耿耿”四个字来称赞陈龙在此次保卫任务中的表现,并且还特意赠送了一块手表给陈龙。
由于在担任警卫工作时表现出色,事后毛主席曾想要将他调到自己身边继续执行警卫工作,但是陈龙却以“东北局势不稳,自己想去东北抗敌。”为由,拒绝了毛主席,并且得到了主席的理解和支持。
新中国成立之后,陈龙又接到了毛主席的调令,让他回到毛主席身边执行警卫任务,但陈龙却以“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内形势不稳,他要在一线与敌人战斗,不愿坐办公室。”为由,再一次拒绝了毛主席。
毛主席也同意并对他表示支持。
之后,随着我国外交活动越来越频繁,毛主席便再次调陈龙担任警卫工作,但此时的陈龙因此多年超负荷工作,早已病倒。这是陈龙第三次“拒绝”了毛主席的命令。
1958年10月14日,年仅48岁的陈龙,因病不幸逝世。
六、陈昌奉
图|陈昌奉
1915年,陈昌奉出生于江西宁都田头乡的一户普通人家。
他的家庭条件十分艰苦,在他很小的时候,便被迫跟随父母下地劳作。
在之后的一场灾难中,母亲也不幸去世。
好在红军队伍及时赶到了这里,将当地百姓解救于水火之中。
而陈昌奉也因此与红军结缘,年纪14岁的他便成了一名小红军战士。
由于年龄太小,陈昌奉起初便被分配到了后勤岗位工作,由于表现突出,陈昌奉便在朱老总的推荐下,成了毛主席的警卫员。
当时陈昌奉只有十五岁,一干就是七年。
为了保护毛主席的安全,陈昌奉可以说是对主席寸步不离。
在之后红军长征时期,陈昌奉紧跟毛主席的步伐,走完了全程二万五千里。
后来,陈昌奉在《跟随毛主席长征》一书中,详细地介绍了长征时期他在毛主席身边的所见所闻所感。
在与毛主席朝夕相处的日子里,陈昌奉被毛主席高尚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同时也接受了毛主席的许多教诲。他曾说过:“我的名字还是主席教我写的。”
长征之后,陈昌奉便被调往陕西保卫局工作。
1946年,又被调往山东工作。
1958年,毛主席来到 *** 考察,此时的陈昌奉已经是军区副司令员。
毛主席看着眼前的陈昌奉,幽默地说道:“官不小嘛。”
对于陈昌奉来说,毛主席就像是他的伯乐,是他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七、张耀祠
1916年2月5日,张耀祠出生在江西于都县一个极其贫困的家庭中。
出生于战乱时期,张耀祠亲眼见到了社会最底层人的艰辛,从小便立志要参军卫国。
图|张耀祠
1933年,张耀祠进入红军,在接受了一定的训练之后,被安排到了江西瑞金的中央警卫连,执行保护毛主席的任务。
对于张耀祠来说他是幸运的,因为在他第一次执行站岗任务时,便是守卫在毛主席的门前。
1934年,在漫漫长征路上,张耀祠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保证毛主席的安全。
在那段艰苦卓绝的“行程”里,张耀祠一直守在毛主席身边寸步不离,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一刻都没有松懈过。
1935年,张耀祠凭借出色的表现,成了正式的 *** 员。
在转战延安的十年时光里,他一直心系主席,尽职尽责。
在面对胡宗南“大军压境”时,也正是张耀祠率领战士们及时将毛主席以及其他中央首长安全地送离。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被任命为中央警卫团团长,继续在自己的“警卫员”事业上发光发热。
八、杨德中
杨德中的出生相对较高,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长大。由于年幼时期的耳濡目染,杨德中从小便有了从事革命工作的想法。
图|杨德中
1936年12月,杨德中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并且在之后的抗日战争中,参加了多次战役,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保护国家领导人的安全,国家特意成立了中央警卫团,由张耀祠担任团长,由杨德中担任政治委员。
就这样,杨德中开始担负起了保护毛主席已经 *** 人的责任。
由于杨德中在警卫工作中表现出色,周总理特意将他调到自己身边工作,一干就是十年。
周总理经常从事一些外交活动,而此时杨德中便紧随周总理身后,时刻保护周总理的安全。
在担任警卫工作的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杨德中出色完成了对三代领导人的警卫工作,并于1994年晋升为上将军衔。
九、邬吉成
用“凄惨”来形容邬吉成的童年一点都不为过。
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便离开了他。
在他11岁那年,在一名好心人的引荐下,邬吉成成为一名小红军战士,让他的人生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45年,为了能够保证 *** 七大顺利召开,中央特意挑选了一批军事素养过硬的战士执行中央首长的警卫工作,邬吉成便是其中一位。
邬吉成在第一次执行站岗任务时,便是在周总理的院外当警卫。
之后大部队从延安撤离,到达西柏坡后,邬吉成才被正式任命为毛主席的警卫员。
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邬吉成一直跟随在毛主席左右。
图|邬吉成
新中国成立之后,邬吉成便担负起了重要外宾的警卫任务。
金日成、基辛格、尼克松当年访华时,警卫工作都是由邬吉成负责。
周总理在弥留之际,一直呼叫着“邬、邬……钓鱼台的邬。”
然而当邬吉成赶到时,周总理却又陷入昏迷之中。
很遗憾,没有人知道周总理在弥留之际到底想要对邬吉成说些什么。
在朱老总去世后,邬吉成便担负起了治丧期间的保卫工作。
而在毛主席逝世后,也只有武健华和邬吉成两人被安排为毛主席守灵。
从一名红军战士,到之后肩负起保卫国家领导人的重任,邬吉成的一生可以说是忠心耿耿、贵在忠诚。
十、 ***
在土地革命期间, *** 便加入了方志敏同志领导的农民暴乱运动,并于1932年6月加入中国 *** ,成为一名 *** 员。1947年对于 *** 来说,是一个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一年。
1947年, *** 被调到毛主席身边,执行警卫工作。在之后的一系列警卫工作中, *** 总是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深得毛主席的赞赏。不仅如此,之后一些比较重要的战斗任务,毛主席也会交予 *** 去执行。
毛主席曾称 *** 是他最信任的人。在毛主席每次外出视察,包括第一次访问苏联时,我们都能够看到 *** 的身影。
1976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北京逝世,整个世界都为之震动。作为“陪伴”毛主席三十年的 *** 来说,毛主席的离世对他同样也是巨大的打击。他悲痛万分,但为了实现新中国的富强,他还是坚强地振作起来。
图| ***
1977年, *** 被任命为 *** 中央副主席,官至正国级,因此人们也经常称 *** 是毛主席警卫中官职最高的人。
不过在1980年2月时, *** 便主动辞去了自己的职务,退休之后 *** 依然十分关心我国改革开放建设,以及现代化建设事业。
结语
能够成为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警卫员,对于任何一名革命战士来说,都将会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情。
其实除了以上我们说介绍的十名警卫员,曾担任过保护毛主席任务的人还有很多。其中不乏有人不幸牺牲,并且还有人隐姓埋名,不愿向外人提及自己当年的“功绩”。
这些英雄们,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明星,若是没有他们当年无私的付出,又怎么会有现如今的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