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1949年的天安门广场,开国大典现场人山人海
当1949年10月1日五星红旗从天安门升起时, *** 登上城楼检阅了刚刚取得革命战争胜利的英雄部队。从这时起直至1959年,他在这个雄伟的广场进行了十一次正规的国庆阅兵,阅兵的场面实际上成为新中国的发展壮大和人民 *** 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缩影。不过随着时光的推移,对几十年前的阅兵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准确的传闻,如实地讲述当年的真相,将能使人们对新中国国防建设的发展历程有更清晰地认识。
开国大典为什么举行阅兵并选择在天安门广场?
中国 *** 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建军之初便很重视阅兵,这既是激励士气的需要,也是从苏联那里学习的一种显示军威的仪式。193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这一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 *** 在江西瑞金成立,当选为主席的 *** 和副主席项英等领导人在县城东郊的叶坪举行了新生的全国性红色政权的“开国大典”。为防止空袭,阅兵在傍晚举行(当时敌机因技术水平差不敢夜航起降),一个师的红军部队和军校学员穿上新制的军装,通过在旧祠堂边临时搭起的检阅台,接受了刚刚被称为“毛主席”的 *** 及其他领导人的检阅,随后军民组织了盛大的提灯 *** 。
抗日战争期间,1944年11月 *** 在延安机场检阅过奉命南下开辟根据地的八路军三五九旅。1949年3月25日, *** 和 *** 、朱德、周恩来等 *** 人从河北西柏坡抵达北平时,在西苑机场举行了隆重的阅兵仪式。当时 *** 站在刚刚缴获的美制吉普车上面,检阅了 *** 第四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和警卫北平的第41军的“塔山英雄团”等部队,这也是他一生唯一的乘车阅兵。
南苑机场鸟瞰图
1949年7月, *** 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的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并拟定开国大典要举行阅兵仪式,地点选在哪里却让开国领袖们颇费脑筋,很长时间都没能决定下来。8月间,华北军区的几位将领来到周恩来办公室,将他们经过反复论证的两套阅兵方案送交周恩来。第一套方案将阅兵地点选在天安门广场,第二套方案则选在市郊西苑机场。周恩来仔细看过后,认为这两套方案都有优点,但也都有缺点,没有马上拍板。
阅兵地点如放在天安门广场,有利条件是地处北平市中心,届时领袖、军队和群众水 *** 融,开国大典可以搞得轰轰烈烈。在天安门阅兵还有一座现成的阅兵台──天安门城楼,上面可以容纳参加新政协会议的全体代表。天安门周围的街道又四通八达,阅兵部队容易集中和迅速从市区退出。在天安门前阅兵的缺点,主要是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员众多,当日附近交通要中断4小时以上。当时长安街又不够宽阔,不能按照正规阅兵的大排面进行分列式,只能横排通过步兵12路纵队,骑兵3路纵队和装甲车2路纵队。
与天安门广场相比较,西苑机场的优势在于有宽阔的机场跑道,没有阻碍交通的后顾之忧。1949年3月25日 *** 等 *** 人在西苑机场已经举行过阅兵,有了成功的经验。不过在那里举行阅兵式也存在明显的缺点。首先是没有检阅台,若要搭建天安门城楼那样气势雄壮的检阅台一时很难办到。其次,西苑机场距市区有很长一段距离,数十万群众要参加大典往返都不方便,若没有相当规模的群众参加就会影响开国大典的隆重气氛,阅兵式的宣传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另外,对阅兵部队而言,因机场只有一条跑道可供进退,也有不便之处。
周恩来召集有关负责人开会反复讨论两套方案,论证者大都明显倾向于第一方案。随着开国大典日期的一天天临近,周恩来经再三考虑后,于9月2日向 *** 、朱德和 *** 送交报告,认为“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时间到时再定。检阅指挥员由聂(荣臻)担任。阅兵司令由朱德同志担任”。 *** 和其它 *** 人听了周恩来关于阅兵地点的情况介绍和分析后,同意在天安门前进行阅兵仪式和开国大典。
【作者:徐 焰】
▼欢迎购买《兵器知识》杂志获取更多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