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手札】杏花天,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手札】杏花天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手札】杏花天

你是我春日最温婉的怀想,如今镌刻于过往,半梦半醒于故乡。

——题记

城中最近满树花如雪,正农历一月,梅蕊放、暗香来。早已立春,倒春寒可没含糊,路过那几颗树下,看着与杏花似是而非的容颜,寻思城中可有栽杏树?

大约没有。城市景观绿化大多不选果树,问题太多。想看杏花,还是回乡里去容易些。近来研读诗词,总是见梅,咏罢寒梅赞苔梅,可见中国先代文人对它的偏爱,可杏花,却隐隐被嫌弃的样子,不是被说粗俗、就是被说浅薄。

这不打紧,各花入各眼嘛。你说你的,我自喜欢我的。

故乡老屋前头两颗杏树。一颗主干形状奇特有如座椅,树身有着被藤蔓缠绕落下的痕迹;一颗正常,枝桠发散繁盛茂密。打了春过些时候,杏花便鼓了花苞,晚于樱桃花些些日子,沾点浅粉绽开。

一树杏花开到好时,像在人群中遇见了那个姑娘,轻轻浅浅、婷婷袅袅。不会叫你一眼惊艳,却越看越舒服。轻盈如羽点在湖心,不经意记住了。

外婆家的院子里以前也有那么一颗杏树,却是斜着长的,那时年幼,只记住了结的杏子有拳头大,极沙极甜,花儿却没印象。后来因为家里娃娃淘气爬树摔痛哭闹,外公一气之下砍了那树,现在看来——真是无辜。

翻词看到这么句——杏花天里,吹笛到天明。人评说有深婉故国之思,个人却没深究词后那些人事,只觉这句雅致浑然,动人得很。想象有人在杏花开落时节中、吹笛到天明的情景,就已然想往、想知所为何事了。

后来读到《春日宴》——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每每回想,这该是发生在春日杏花天的故事,清新明丽、尘埃不染。

是的,这故事有着杏花般粉粉白白的气质。

那江南呢?杏花烟雨江南,怎能落下?

草长莺飞,熏风流水。在有支叫《杏花弦外雨》的曲子里,有着流水 *** *** 的调子,听着是个才子佳人的故事,最后一切停笔在烟波里。浅薄因情薄,杏花这般、哪里浅薄?

而到如今,老屋前那两颗杏树还好好生长着,只是没人看顾,春节回去上坟祭祖,树梢头不见花蕾,哪能看着“墙头红杏暗如倾”呢?就更别提那句跳脱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了,只有在旁亭亭如盖的香樟浓翠不减,一年高过一年。

愿有一日、能归故里、不必远离,将杏树多栽些,与人约在杏花天里,一杯茶来把话叙。结了杏子熟时,掰开是粉黄果肉,甜美多汁,送一些给亲友分享,太远的就告诉他们——家里的杏花开了真好看,这是结的杏子,只给看、不给吃。

一九〇八二一

文字来于原创

配图源网侵删

【云南普洱茶文化】

更多【手札】杏花天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