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抖音今日头条是腾讯旗下的吗(腾讯起诉抖音和今日头条),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抖音今日头条是腾讯旗下的吗(腾讯起诉抖音和今日头条)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抖音今日头条是腾讯旗下的吗(腾讯起诉抖音和今日头条)

互联网第二梯队TMD——头条、美团和滴滴,三家公司的创始人都出自武夷山脉,被称为武夷山三杰。其中滴滴的程维出生于江西上饶,在武夷山脉的最北边,而今日头条的张一鸣和美团的王兴都是福建龙岩人,在武夷山脉的最南边。程维占据了智能交通,王兴占据了广义服务电商,张一鸣占据了新型媒体平台,都属于创新型移动互联网。这三人身上都有战斗的拼劲,也敢于跟BAT抢生意,在跟各家周旋的过程中逐步壮大自己。

相较于程维的滴滴烧掉1500亿却上市搁浅,王兴以380亿美元的市值登陆港交所,Pre-IPO融资后估值为750亿美金的今日头条(现改名为字节跳动)掌舵人张一鸣看起来更低调。

今年的5月31日,今日头条估值为300亿美元,从估值300亿美元到如今估值750亿美元,只用了不到5个月时间。在一二级市场均出现“钱荒”,人民币贬值美元外逃的多重打击下,实现估值依旧逆势暴涨,这样的成绩着实瞩目。

1

延迟满足感——让他能够到更远的地方

张一鸣外表斯文,举手投足间还有一股书生气,以至于海纳亚洲合伙人王琼回忆说,见到他的第一眼,只觉得这是个高中生。

M·斯科特·派克所著的《少有人走的路》,被张一鸣列为影响他最深的书之一。书里极度推崇的一个观点就是“延迟满足感”,意味着对抗人性的弱点,放弃对暂时性安逸的追逐和享受,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你首先去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

我很相信“延迟满足感”,如果一件事情你觉得很好,你不妨再往后delay一下,这会让你提高标准,同时留了buffer。

张一鸣做事不设边界,更关注事物的本质,关注事物的未来走向,不满足当下,鲜有焦虑迷茫。一路走来,“延迟满足感”让他受益匪浅。

大学时代他不打牌,不玩游戏,不看碟,还给自己起了个封号叫“道德状元郎”,避开了浅显无聊的娱乐。毕业找工作之前,张一鸣为自己日后的职业道路做好了规划:户口不重要,稳定不重要,不做Java和Windows系列,专注对技术要求高的信息检索分发和集中处理。他把这些条件按照优先级排序,目标最终指向创业公司。

走入社会的张一鸣避开了对当时大学生来说极具诱惑的带户口的银行IT岗,而是和师兄一起创业,成为Web2.0时代最早一批创业者中的一员。

不久,第一次创业失败,他到了小型互联网公司酷讯做负责爬虫程序的普通工程师——就为了研究信息检索分发技术。在酷讯他搞定了大部分别人搞不定的bug,一年后成为技术委员会主席。

在这期间当研发部的同事还专注于写出更漂亮的代码时,他已经在产品、包括商业模式方面很懂了,他经常分析别的公司的商业模式,研究为什么会这样,而不那样做。两年后,因为实在无法忍受公司管理的混乱,他决定去大公司学习企业管理。

2008年,张一鸣进入微软,忍受不了大公司的条条框框,他开始跟着老乡后来做美团的王兴去做了饭否,去寻找挑战性、有创造力的生活。在饭否,张一鸣完全掌握了信息分发的打法,他意识到“技术没那么重要”,“模型很重要,信息构架很重要……信息结构的改变带来另外一种信息的流通方式。”今日头条信息分发的思路也开始有了雏形。

而在饭否被迫关闭后,张一鸣去做了九九房CEO。这时的张一鸣已经显现出了对资讯产品的兴趣。2011年上半年,九九房推出了看房日记、房产资讯两款房产领域的资讯内容产品,其后又发布了掌上租房、掌上买房、掌上新房三款应用,月活跃用户数破10万。

这种矩阵式布局的产品逻辑后来被运用到今日头条,无论是公司启动初期的流量来源,还是后来更大规模的产品扩张都是这种逻辑。

至此,张一鸣用6年完成了从程序员到CEO的系统升级。他多年来的积累从搜索技术、基础运算工具、在整个社交网络里获得和分发信息的能力,以及对公司管理的把控力都日渐成熟。

这些能力并非是一个产品经理对产品无限追求那样简单,而是清晰的组织和战略思想,是一个面向未来的互联网公司对领导力的要求。

2012年张一鸣以CEO的身份离开九九房。大年初七,知春路附近的一家还没有正式营业的咖啡馆,他在随手抽过的餐巾纸上画出了今日头条草图。

2015 年,张一鸣跟同事分享了 2012 年创业之初写过的一个 PPT,今日头条的发展,按照当时的预估,一步步实现。

2

不设边界——推动中国互联网颠覆式创新

目前中国排名靠前的互联网公司中,模式上几乎都是copy to china(拷贝到中国),老巨头BAT如此,包括早已退出舞台中央的门户网站,第二梯队的MD也是如此。

但“今日头条”算得上是中国互联网的创新。

张一鸣的产品逻辑在海外还没有明确的对标,以数据为基础,算法为核心的方式,并不需要过多顾及当地的文化、习俗等,抖音在海外的成功也印证了这一点。

有人问张一鸣的边界是什么?他回答,“我做事从不设边界。”

以头条为起点,以信息流为手段,以抖音为代表的融合PGC和UGC的全新AI智能发行方式,让张一鸣完成了内容领域全生态布局,成长为中文世界最大的内容平台。

在信息分发领域,头条VS百度;内容创作领域,头条VS微信;问答领域,头条VS知乎;懂车帝VS易车;社交领域,头条VS微博;短视频领域,火山小视频+抖音西瓜视频VS快手+秒拍;电商领域,最近的上线的值点VS拼多多+淘宝……针锋相对的发展模式也让今日头条四处树敌。

2016年,今日头条抓住了短视频的红利,推出“抖音+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的产品矩阵,通过巨额补贴和营销投入三大短视频APP进入行业TOP4,成功收割短视频流量红利。

海外布局中,以“资讯分发+短视频”产品矩阵,以“复制”国内产品线、“自建+收购”双轮驱动和算法技术输出为主要打法,进行多元化经营和全球化布局。

2012年03月 字节跳动公司注册成立(2018年,“今日头条”改称“字节跳动”)2012年08月 字节跳动旗舰产品今日头条1.0版本上线2015年08月 字节跳动推出首款国际产品:TopBuzz2016年03月 字节跳动设立人工智能实验室,一个专注于顶尖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中心2017年02月 字节跳动收购美国短视频平台Flipagram2017年11月 字节跳动收购全球移动新闻聚合平台 News Republic2017年11月 字节跳动收购全球视频社区musical.ly,该平台可以将短视频和音乐结合进行创作

今日头条系截至6月,旗下所有APP月去重用户规模达到4.78亿。在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放缓,APP使用时长下降的情况下,头条系APP逆流而上,各产品已经占据9.7%,使用时长从 3.9% 猛增到 10.1%,增长了1.6 倍,超过百度系、阿里系,仅次于腾讯系位列第二。

在急剧扩张的同时,营收也实现几何式的增长。今日头条2016年广告收入为60亿元,2017年完成150亿元的目标,2020年信息流广告的营收目标是100亿美元(约700亿元)。

2016-2020年今日头条广告收入及目标(单位:亿元)

如果说今日头条核心战略是商业信息与资讯在用户端的匹配,不足在于内容端与其他平台内容生产者要进行争夺。那么抖音成功克服了这一缺陷,有原创独家内容的生产能力,打造个人明星品牌形象,而且有明确的商业变现通道,这些让抖音真正成为了张一鸣更有竞争力的一张王牌。

抖音对内容智能分发AI的进化,打破了内容生产者和传播者的用户边界,用技术驱动内容的潮流、文化形成,跟传统流量导入以及广泛投资布局的传统互联网思维不同。

如果抖音再加入创新社交、创新视频通讯,甚至创新游戏入口方式,腾讯的即时通讯+游戏的整体战略格局将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巨大冲击。那时将变成字节跳动和腾讯的正面对抗。

目前字节跳动的多个应用已经集成数百万级别的用户标签以及相关性、环境、热度、协同等模型(智能资产),了解用户的状态变化,从而推荐最合适的信息。智能技术带来的“智能资产”,跟传统数据完全不同。

张一鸣的一系列战略思维对这个行业来说都是技术引领的颠覆性创新。

3

谋定后动——稳扎稳打的资本运作

在资本运作方面,张一鸣也有自己的打法。

从2013年开始,张一鸣每年都会收到投资意向,也曾数次传出腾讯要收购头条的消息。张一鸣却说:“创立今日头条不是为了成为腾讯员工。”过早接受投资并站队,对公司长远发展不是好事,延迟满足感又一次发挥了作用。这个决策为今日头条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平台级的公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之后包括天价的并购,他都没有动摇过。

距今,今日头条(现更名为:字节跳动)已经进行了多轮融资。

张一鸣对投资方的选择十分慎重,标准之一是对方能够看懂今日头条在做什么,不急于求成。他希望投资方进入后,管理层仍可以保持公司独立发展,在一段时间内不会考虑出售,也不急于上市套现。

从融资历史上看确实是这样,逻辑清晰、结构稳固。一年一次融资,每次以十倍的速度增长,投资方几乎都是大型投资机构,或者业务发展的紧密合作伙伴,比如新浪微博。

2012-2017年今日头条融资情况(单位:万美元,亿美元)

目前字节跳动共投资30多家公司,领域包括:内容、社交、广告、短视频。从源头的内容,到让用户留下来并产生强关系的社交产品,到能赚钱的销售体系,最后再将势力广泛扩散到全球。

今日头条投资布局之媒体(一)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今日头条投资布局之媒体(二)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今日头条投资布局之社交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今日头条投资布局之广告代理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今日头条投资布局之出海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有了资本的加持,张一鸣的战略版图在向着他预想的方向迈进。

4

无远弗界——是利器也会是弊端?

帝国的扩张

张一鸣说自己从不设边界,这样的思维方式让他在扩张版图的过程中无往不胜,纵横捭阖,但是另一面没有边界感也意味着危险。

头条不设编辑,不加以人工干预,一切基于用户兴趣和数据的算法,算法没有“高雅”和“庸俗”之分,选择权在用户手中。重算法驱动,轻人工审核的方式带来了快速的发展,也带来了超高的监管风险。

价值观缺失、制造信息茧房、媚俗化,成为算法驱动被诟病的原因。2017年头条被网信办约谈四次、被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并北京市公安局治安总队查处1次后,2018年今日头条的价值观正式出炉:正直向善、科技创新、创造价值、担当责任和合作共赢。

2018年06月02日腾讯起诉“今日头条”贬损诋毁腾讯,索赔1块钱;第二天,“今日头条”立马反诉腾讯不正当竞争,索赔9000万。

两家大佬直接开撕,背后是一场社交短视频之战。战争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这在头条发展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他战略规划中早就定好的一步棋,是建立于流量之上的自信。

江南都市报的檄文

今日头条由于四处树敌的商业模式,内容战略的掠夺性导致知识产权纠纷,被报纸和门户网站等机构多次警告投诉。搜狐起诉今日头条侵权,腾讯起诉今日头条侵权,UC起诉侵犯专利,似乎很多内容生产机构都和今日头条有过节。

一旦爆发,届时将会有高额的赔付费用,对未来的估值也是一个不可控变量。

另外,字节跳动全公司的员工总数已接近2万人,其中销售人员的规模在1万人以上,而在2017年年初,销售人员大约在小几千人。员工的规模的扩大,招聘的反复进行,带来的结果是运营成本的直线上升,也会对未来发展造成影响。

随着抖音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内容审核团队的规模也会达到几千人,在增加成本的同时,为商业模式创新带来沉重的负担。

当帝国将权力的触角延伸过宽、运用过度时,也将反过来透支自身的生命。帝国过度扩张是张一鸣要面对的政治学命题。

人性的上瘾机制

少数精英追求效率,实现自我认知,他们活在现实中。但大部分人是需要围绕一个东西转的,不管这些东西是宗教、小说、爱情还是今日头条。用户是需要一些沉迷的,我不认为打德州、喝红酒和看八卦、视频有多大区别。

作为产品经理的张一鸣掌握的不仅仅是代码和技术,还有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在创业最初的90天里,张一鸣先后推出“内涵段子”“搞笑囧图”“内涵漫画”等多款应用。直至被 *** 责令关停前,“内涵段子”的用户量已经达到了2亿。抖音的发展也如出一辙。

产品数据上的狂飙,更深刻的原因是:产品可以即刻满足你的本能欲望,给人巨大的爽感。完全依靠算法,创造出让人“上瘾”的产品。

这就形成了一个内在的悖论:延迟满足感是为了克服人性的弱点,获得更多的自由和自我掌控感,相反他做的产品却是满足人的欲望和人性弱点。就好比生活简朴的清教徒在大力提倡人们超前消费,倡导消费主义。

技术没有边界,但手握技术的人,是否应该有边界感?科技权利者跟用户之间是一种不对等的关系,张一鸣们和作为用户的我们面对的是一道哲学题。

小米和美团上市后都遇到破发的问题,互联网公司估值倒挂似乎已经成为了常态,张一鸣的字节跳动能否跳出这一循环一鸣惊人?

更多抖音今日头条是腾讯旗下的吗(腾讯起诉抖音和今日头条)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