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过年的心情和感受(感受过年的氛围),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过年的心情和感受(感受过年的氛围)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过年的心情和感受(感受过年的氛围)

过年的五点感受

春节如期而至又悄然渐远。初七一上班,年,就这样快过完了。回味刚过的年,感受颇深。

1、过年成为了一种形式。小时候过年,缺的是年货,不缺年味;而现在过年,不缺年货,缺的是年味。春晚看了一年又一年,难忘今宵,唱了一年又一年,再也找不回以前的那种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过年不再是一种憧憬,而成为了一种形式。

2、视频拜年胜似面对面。过年,许多平时很少联系甚至想不起来的朋友,这时通过微信、短信互相拜年了。有的连压岁钱也通过手机红包替代了。虽然微信里祝福词应有尽有,手机红包里的钱也能用,视频里拜年像当面似的,但是总觉得没有过去拜年真切。可见,人情在疏远,亲情在淡化。

3、没有爆竹声少了年味。小时候过年,家里总要买几挂“万炮响”,当除夕夜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放两挂驱除过去一年的霉气,迎接新年的朝气。家家户户,万炮齐鸣。初一早上开门一看,满地都是各种爆竹纸屑。后来,城市设了禁放区,在城里只能听到郊区的鞭炮声了。今年,全市禁放烟花爆竹了。没了烟花爆竹就像戏台上没了锣鼓声,寂静无味不说,孩子们也都去玩手机了。

4、年夜饭的本意被看淡。年夜饭也叫

团圆饭,一般来说是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吃,象征着告别旧岁迎来新岁,家庭团圆。一直以来,都是过年的重头戏,无论离家有多远,都要千方百计赶回家吃年夜饭。小时候物质条件虽差,但父母总会想尽办法准备几个寓意来年吉祥如意的菜:如红烧鱼——年年有余;白斩鸡——吉祥如意、大吉大利;红烧肉——红红火火;春卷——万物始于春;……。后来,时盛在饭店吃年夜饭。现如今,平常吃的就是过去过年吃的菜,年纪大的烧不动了,年纪轻的嫌麻烦了,实在不行就叫外卖了,这样年夜饭也没人讲究了。

5、疫情肆虐过年提着心。本来年味已经变淡了,自从来了新冠疫情,那年味就更淡了。尽管我国是全球控制疫情最好的,但是新冠疫情持续“捣乱”,对老百姓来说,过春节影响还是很大的。首先给春运人员流动带来传播的可能,影响人们回家过春节。好在大家面对“就地过年”的倡仪,都能非常自觉配合;其次是影响人们走亲访友,请客聚餐,外出旅游。尤其是中高风险地区,必须严格落实就地管控措施,因为能最大限度切断病毒传播链条。好在大家都明白,防疫是第一位,过年是其次的。期盼着疫情早日结束,早日迎来年味十足的“中国年”。

更多过年的心情和感受(感受过年的氛围)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