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最早看到这个邀请回答的时候还没有一条回答。点开好几次准备写一个我的答案,但是又关上了无数次。参考了其它几位的回答,有了些不清晰的思路。
这个问题,我有点害怕,有点没有思路,从而不敢回答。什么是相片的思想和情感?一个what的问题,就走到了问题的极端。What引导的,不是简单到没有回答的意义,就是困难到难以回答。
这个问题,在我看来,是十分困难的。
作为艺术,总在谈作品呈现的思想、情感、还有与之类似的这些东西。但是,什么又是这些呢?
就好比简单粗暴的给艺术品和工艺品划一道界线,艺术品是具有思想和情感的。但是依旧会存在很多让我们无法区分的作品。因为我们无法明确的定义什么才是这些作品的思想和情感。
而且,我想,很多认真研究摄影的人,也会有一段时间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学习摄影的路上,一开始一定是本能的拍照。依照内心所向往的去按下快门。跟随着内心的节奏去进行拍摄。
然后,一定会陷入被称之为摄影技术的泥潭。深入的研究各种技术,学会并掌握各种各样的呈现和技巧。确保自己产出的图片在技术质量标准上达到了专业、成熟、优于常人的。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摄影技术的学习,真的就是泥潭。让你陷进去,吞噬掉一切未被持续的连接在你身上的东西。当你战胜它爬出来的时候,也浑身是泥,无法脱离。
原本的那些跟随内心、跟随本能的拍摄消失了。拍摄的习惯很多都是技术出发的、视觉效果出发的。这个时候,需要翻回头,重新去寻找原本自身的那些不是技术的东西。
很多人,连泥潭都没爬出来。爬出来了也精疲力尽无力再去寻找。
所以相片的情感和思想是什么?
很多例子,很多人,大家都知道。很多完全没学过摄影的人,给他们一台相机,他们能拍出来很多很有味道、很有情感与思想的,至少一眼看上去更符合艺术品那样有感觉的画面。只是他们的技术不够成熟,有很多欠缺。
之前在知乎上一直看一个问题,有关于博士学傻了的话题。有一个答案,提到了一个词,描述的就是一个人学的越多,反而越简单越基础的越不会做了。因为知道的知识太多了,反而对一些很基础的内容无法再简单的知道了。
当摄影,学习学会了技术之后。各种各样的理论,各种各样的技法,知道的就太多了。反而无法轻易地去简单的跟随本能拍摄了。
而图片的思想和情感,简单的理解,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丢失掉的东西。
这也和你问题中提到的“拍的还不错”的图片无感的原因。
他们只是拍的还不错,还在泥潭里爬着,只是快出来了,还没出来。更何谈找回那些自己丢失掉的东西呢?
所以我很羡慕那些艺术院校科班出身的人。因为系统的教学和学校保留了他们这些别人不小心失去的重要物品。所以艺术院校的学生的终点可以更高。
而在院校外自学摄影的,经历的都是技术流的路程。且没有人知道需要保留并如何保留下这些被遗失的东西。
这也是我选择一定要进艺术院校读一个摄影博士的原因。我希望通过这个过程找回那些被我遗失的创作出图片的思想与情感的能力。
所以,相片的思想与情感是什么?他应该是剥离掉一切技术性的存在后所留下的东西。这些技术性的存在不止是摄影技术,也包括媒介。
那是无形的,用语言难以真实描述的,脱离任何物质存在的。
摄影史上很多重要的作品,其实伴随的都是摄影技术的发展。好一些的作为流派的发展创新,(这更多的是从审美上和作为艺术的角度评价的)。所以即使过去的很多重要作品,也不一定具有所谓的图片的思想与情感。
如果一定要形容,那就是另一个模糊的形容。感觉。就是大家常说的图片有没有感觉。这种感觉本身以及带给你这种感觉的,就是相片的思想与情感。
也许,等我拿到学位后,甚至再过几十年,也不一定能想清楚对我来讲,相片的情感与思想是什么吧。能做的只是不停的探索,争取用实践来框定一个答案的范围,然后凭缘分用文字进行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