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汉武帝时期,算的上历史上酷吏最盛的年代,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就是严刑酷吏环境下最有名的受害者。不知道是否出于私愤,他还特意在《史记》留了一篇《酷吏裂传》详细记载了汉武帝时期的十大酷吏。
造成这种局面,其实和当时的历史环境有很大关系,汉武帝大半辈子都在打仗,除了抗击匈奴,还要平定东瓯。开通西南夷灭朝鲜。打仗就是烧钱,那钱从哪来。只能从老百姓身上抽。《汉书》记载,汉武帝打了三十年的仗,天下户口少了整整一半,社会经济被托到了崩溃的边缘。
减少的一半户口当然不都是饿死了,很多人是眼看着日子过不下去,跑去当土匪强盗了,一时间天下遭贼风起云涌。汉武帝自己也没料到,战争引起的国内矛盾居然会激烈到这个程度。
于是他给地方官员布置了两项任务,一个是收税,一个是平乱,而且为了让地方官员卖力气干活,还发明了“沈命法”要求郡守以下各级地方官不得隐匿盗贼,并且要及时发觉捕捉归案,如未发觉或未全部捕获,依《沈命法》有关郡守以下官吏皆处死刑。
这等于是逼着官员做酷吏,这比连坐还厉害。很多官吏为了保命,只能大开杀戒,于是全国上下一时酷吏成风。
这里边榜样性的人物当属王温舒了,他抓到地主豪强之后,顺藤摸瓜,凡是跟这人有过交往的,有过姻亲关系的,甚至祖宗几代有过交集的,通通抓来,最多的时候一抓就是上千户人家,然后上书给皇帝,罪大的灭族,罪小的处死,财产全部充公,对于他这种行为,汉武帝反倒非常赏识,一时间效仿者无数。
不过这项酷吏衍生的副作用也是很明显的,由于这种刑罚过于严苛,在推行之后,小官吏畏诛,发现了盗贼不报告,瞒着让事态扩大,任由上一级的官吏来负责任。上一级的官吏得知真实情况时,局面往往已不可收拾 ,只得伙同下级 官吏一起蒙骗更上一级的官吏。如此上下相匿,盗贼越捕越多,实际情况大异于立法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