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汝城县土匪(汝州小屯土匪),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汝城县土匪(汝州小屯土匪)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汝城县土匪(汝州小屯土匪)

张德胜,一个汝州历史上抗日战争时期 *** 的重要人物。打开百度,搜到一些关于张德胜的文章,对于张德胜其人,描述不多,笔者所了解的,只是在老家村里从老人们口中传下来的,因为所处年代不远,应该比较详实。

笔者老家居住在陵头镇孟庄村,在小时候,就听老辈人说过张德胜的故事,那时,因为年龄小,与己无关的事情也不感兴趣,平时只是听说相邻的杨楼沟村(改革开放前与我所在的村属同一个行政村)以前出了一个“蹚将(指土匪、刀客之类)”叫张德胜,每每提起,老人们讲的条条是道,因为那时的老人们有些还见过张德胜本人。

(图片来源网络)

闲暇之余,笔者隔三差五不断去我市书画艺术名人、也是笔者的族兄,年已八旬的孟双立家中小聚闲谈,常常一起回忆起几十年前老家那些逐渐淡忘的“陈谷子烂芝麻”,不由得就提起了张德胜这个人。不想,双立哥家与张德胜还有一段微妙的结缘。上个月,回到孟庄村老家,看望老家孟庄村88岁的老人孟繁平,也是笔者近族的七爷,向七爷问起了对张德胜的印象和其所知道的有关事情,七爷记忆犹新的说出了一连串张德胜的故事。

张德胜少年的这些成长故事,可能还没有人组织成文字。综合两位老人大脑中关于张德胜这些远去的记忆。将其撰文公诸于众,也算为揭秘汝州近代的历史人物张德胜描绘一笔吧。

据孟繁平和和孟双立两位老人讲,张德胜四方脸,大个子,原来家住汝州市区北张庄,大约六、七岁时随母亲改嫁到杨楼沟村一张姓家中,也有人说他早年父母双亡,随其出嫁的姐姐借居在杨楼沟村。因家贫,直到十来岁时还身无片布,整天一根线不戴,到处乱跑,常常和同龄人一起在孟庄村西南的脾山上割草拾柴。他善于和比自己大的孩子一起玩耍,且性格随和,同伴们都喜欢拿他逗趣。张德胜在居住的杨楼沟村子里是单门独户,家贫又势单力薄。在平时与人交往中,也少不了受别人的欺负。

一次,孟庄村几位比他年长几岁的伙伴在脾山上采割酸枣枝回家喂牛,碰到张德胜也在山上割草,几个人就把张德胜叫到跟前,把他抬起来,放到装着酸枣枝的大草篮子里,都知道,酸枣枝浑身长满了锋利的针刺,连手都不敢摸, *** 的张德胜被摁在大草篮子里,躺在浑身是刺的酸枣枝上,几个人抬起大草篮子,把张德胜当做秋千一样左右摆动晃悠。张德胜被扎的浑身是血,但他没有丝毫的恐惧,更没有向几位欺负他的伙伴说一句求饶的软话。

双立哥说: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俺家与其他乡邻相比,稍有节余,爷爷平时乐善好施,同情弱者,时常接济那些穷苦人家,碰到讨饭的,从没有让其空手离开。因张德胜家里穷,也不时对其进行帮助。后来,村民们有好几年没见到张德胜。一天晚上,家里来了一个身高1.80米膀大腰圆的壮汉,身后还跟了三个凶神恶煞的男子,爷爷一时惊讶。结果,来人双手抱拳,亲热的叫了一声“老伯”!借着微弱的煤油灯光,仔细一看,原来是张德胜。几年不见,张德胜竟长得与以前判若两人。寒暄一阵后,张德胜告诉爷爷,这几年一直在外流浪,今天回来是告诉您一声,我和几个弟兄想去三门峡陕县一带闯天下,因路途饥渴,前来讨要一口饭吃。

说话间,爷爷吩咐奶奶生火做饭,张德胜等四人一顿饱餐后,爷爷又把家里现有的一竹篮子蒸红薯送给张德胜,让其路上充饥。

几年后,一支 *** 队伍浩浩荡荡地开进孟庄村。队伍从东寨门进村后,径直到俺家门口,张德胜身穿军服,脚穿深腰皮靴,头戴大盖帽,斜挎短枪,下马后,把自己骑着高头大马的缰绳递给随从,让其栓到门口的大槐树上,带领警卫员径直来到我家。

爷爷看到家里进来一帮军人,又是一惊,张德胜走上前单腿下跪,双手举过头顶拜见我爷爷:“感谢老伯几年前那一顿饱饭和一篮子蒸红薯,没有您的资助,就没有我的今天”。说罢,一挥手,随行的警卫员从背着的包里拿出100块大洋,放到面前的桌子上,表示感谢。我爷爷怕钱多招眼,引来祸端,没敢接受回赠。

(图片来源网络)

看到一身戎装的张德胜,我爷爷说道:“这身军装一穿,还真像一位将军呀”。从张德胜口中得知:他从孟庄村告别我爷爷离家出走后,弄到十几条枪,在三门峡陕县一带占山为王,打富济贫,还聚拢了一支三、四百人的队伍,后来被编入军阀吴佩孚的部下,且带兵参与了抗日战争,由于打仗勇猛,被吴佩孚重用,担任军长职务。

孟庄村以前欺负过他的几个人听说张德胜当了 *** 的军长,又把队伍开到村里,吓得逃到外地不敢回来。张德胜听说后,哈哈一笑,说道:“我咋会和他们记仇,不是当年他们逼我,我也混不到现在,反过来,我还要感谢他们呢?”可见,张德胜心胸宽广。

张德胜与汝州蟒川的戴民权因归属的军阀不同,两人曾有过节,甚至发生过摩擦。后来,由于 *** 军阀互相勾心斗角,30多岁的张德胜在许昌被杀害,成了军阀混战的牺牲品。

从有关资料查询可以证实,以冯玉祥为首的西北军收编的土匪军名单就有张德胜任职的记录:一、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第6路军:总指挥:刘桂堂;二、第2集团军第8方面军:刘镇华(原镇嵩军,镇嵩军由河南土匪组成),刚成立时下辖:

第一军军长:王选才;第二军军长:姜明玉;第三军军长:张德胜;第四军军长:刘茂恩;第五军军长:梅发奎。

传说与事实可能有误,但张德胜在陵头镇杨楼沟村生活的那一段往事肯定是真实的。

因其一直在外地闯荡,只可惜,张德胜风光的日子短暂又很少被人所知。

张德胜,像一颗流星,来的匆忙,走的无声。

(孟学礼)

更多汝城县土匪(汝州小屯土匪)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