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食在四川,味在成都”。作为“世界美食之都”之一,美食已成为成都的重要标签。而接下来我们要为你介绍的崇州这道美食,却很容易被人“误解”?它背后的历史又是怎样的呢?今天,神鸟知讯×成都市地志办联合推出的“成都往事”系列报道,为你开启新的“成都美食往事”系列,好吃嘴们有福了~
如果有一道川菜能用“大张薄片、细嫩入味、麻辣醇香、风味独具”来形容,那一定是天主堂鸡片了。它不是近年来才兴起的“网红美食”,而是产生于20世纪、有近百年历史的美味,是四川名小吃之一。
天主堂鸡片始创于民国初年,时人聂福轩在传统钵钵鸡的基础上改良创新,经过严格选料、严把火候、精细刀工、独特调味,创制出“色、香、味俱佳”的凉拌鸡片。
天主堂鸡片本是崇州的一款特色川菜,却因为含有“天主堂”三字,经常被误认为和宗教有关,甚至相传天主堂鸡片的发明者是一位外国传教士,因其传教之地唤作天主堂,所以说是天主堂鸡片。但实际上,是因为聂福轩鸡肉摊摆在天主堂附近,因此人们才把它称为“天主堂鸡片”,久而久之,这一名称就沿袭了下来。
在民国时期,天主堂鸡片就已经是一道名菜了。当时崇庆县城(今崇州市)的酒店、餐厅宴客,都要派人前来购一盘鸡片做主菜。当年川军二十四军退守西康,军长兼省主席刘文辉常驻西康省会雅安,崇庆县人唐湘帆在该处工作,与刘文辉有私交往来。他每次宴请刘文辉,都要派专人回崇庆县购天主堂鸡片,以示尊敬。那时候,作为名小吃的“天主堂鸡片”,早已名声在外。
1972年,人民公园一侧的饮食三店改为鸡肉门市,主营天主堂鸡片。天主堂鸡片更名为崇庆鸡片。1982年,鸡肉门市迁至原大东街口,遂恢复天主堂鸡片菜名,两年后正式命名为“天主堂鸡肉店”。后来,原鸡肉门市中的厨师们“自立门户”,开了多家小店,使得这一美味渐渐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天主堂鸡片为什么被很多吃货所喜爱呢?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它选材严苛,用料十分讲究。它只选用羽毛丰满、不足一年鸡龄的肥嫩土公鸡,在杀、烫、剖、煮制作过程中都别有讲究,刀法自成路数,调味独特,即便切片装盘后,也要用窝油沿盘放入,拌上花椒面,淋上芝麻、红油,再撒上白糖。
1990年,天主堂鸡片被评为“成都名小吃”。在严格按照传统技法操作的基础上,天主堂鸡片名气越来越大。
成都的美食一直为人所称道,正是因为其一直处在传承与发展之中,那些考究的老味道才能一直留在食客的饭桌之上,同时无声地将美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部分内容引用成都市地志办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