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厌恶狐臭的中国人
尽管“变种人”为什么在东亚成为大多数还没有定论,但这不妨碍东亚文化中,很早就开始排斥有狐臭的人。
在中国古代医学界,狐臭被认为是一种会传染、须忌讳的疾病。隋朝的巢元方在《巢氏诸病源候总论》中写道:“此气能染易著于人,小儿多是乳养之人先有此病,染著小儿。”也就是说乳母会把狐臭传染给她喂养的小孩。
同时,古人还认为狐臭会对其他疾病患者产生不好的影响。晋代陶弘景认为产妇忌见狐臭患者, 在《养性延命录》里写道:“ 凡妇不可见狐臭人, 能令产妇著肿。”
狐臭者散发的独特味道常常让其他人敬而远之。而现代生物学家通过研究气味 *** 下人体脑电波的变化,发现气味确实会影响情绪的变化,好闻的气味引发积极情绪,而糟糕的气味会导致非常消极负面的情绪,因此,对狐臭的讨厌是一种天然的反应。
英国作家奥威尔就说过,没有任何一种喜欢或是反感像身体感觉那样是根本性的。对身体产生的排斥情绪最难克制,而对宗教、教育这类非生理性事物的排斥情绪,反而容易克制。因此,你可以容忍一个与你信仰截然相反的人站在你对面,但你没法掩饰对旁边的狐臭者满满
冯小刚的电影《芳华》中,有狐臭的何小萍受到文工团其他女生的歧视 / 《芳华》
由于狐臭受基因调控,有狐臭的人往往整个家族都会有。这样的家族在古代许多地方被认为门风不净,根底不好,很难与当地其他家族实现联姻。
这种通婚择偶中的“狐臭”禁忌习俗在陕北、晋西、豫西、内蒙古河套地区的汉族农村分布非常广泛。
在河南西部巩义市的一些农村, 提亲前打听对方家族有没有狐臭,已成为默认的规矩。如果一方有狐臭,后果将十分严重。在当地的一个山村里, 曾有一对恋人因女方有此病, 被男方家族所排斥, 最终这对恋人虽然结婚, 但男方家族与其断绝一切往来。
其实,这与古代“夷夏之防”的 观念有莫大的联系。秦、汉以后,胡人和 *** 通婚现象趋于频繁,但许多 *** 为了保证自身血统的纯正,反对与胡人通婚。
然而随着民族交往的深入,胡人的相貌、姓氏、语言等都与汉民族趋同, 已经很难辨别胡人,这时狐臭就成了区分胡汉的重要依据。在一些地方,人们简单地认为, *** 是没有狐臭的,有狐臭的都是从胡人那里继承来的,因此,有狐臭的家族一定血统不纯正,不能让他们的子女来污染自身“纯净”的血统。
古代的不少地方,说媒的重要一步就是打探对方家有没有狐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