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如果登高你只知道景山公园、板障山公园
小编只能说你落伍啦!
珠海香山古驿道精华段——长南迳古道
正式对外开放!
寻古迹、赏美景、农家乐
应有尽有
长南迳古道的前世今生
从南宋绍兴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设立香山县至1849年澳门成为葡萄牙殖民地及1953年珠海从中山县划出为止,在长达近700年的时间里,珠海、中山、澳门三地同属香山县管辖范围。位于珠海城区的四条古道——岐澳古道、长南迳古道、凤凰山古道和金星门水道均是古代联系珠海、中山和澳门三地的主要交通要道,统称为香山古驿道。
岐澳古道、长南迳古道、凤凰山古道、金星门水道
路线图
长南迳古道导览图
长南迳古道南连位于今珠海香洲区前山的长沙圩,北接位于今中山的南朗圩,是古时南朗、上栅、官塘等村民往来于前山、澳门的主要通道。开路年代不详,于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重修。现存保留路形地貌较为完整段为前山东坑村至唐家湾镇官塘村,全长约6公里,现有遗存约4公里。这条线路也是香山古驿道的精华段,是2018年广东省南粤古驿道11条重点线路之一。
对香山古驿道有了基本认识后
让我们一边听着
长南迳古驿道主题轻音乐
一边踏上我们的穿越之旅吧!
第1站
普陀寺
在秋风徐徐的某个上午,小编一行人来到长南迳古道入口,入口距离普陀寺约400米,从普陀寺步行至入口仅需几分钟,来游玩的小伙伴可以在山下先参观一下普陀寺,大气恢弘的建筑姿态雄伟,是都市少有的佛门静地哦~
第2站
古道驿站
从长南迳古道香洲区出入口出发,沿着小路步行约5分钟,就能看见古道驿站。驿站沿用了砖木灰瓦的传统平房建筑特点,现在仍在修复中,相信不久后,展示古道风貌的驿站就能与大家见面啦~
驿道旁设有解说牌,登山者可以在这里看到详细的古道介绍以及导览图,可以先考虑好自己的路线。出口方向有两个,今天小编要带大家走的古道路线,出口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试试会同村出口哦~
第3站
长南三孔桥
从驿站顺着步道向北走500米可见到几家果园农庄,几间竹棚依溪而搭,行山者可在此歇脚及用餐,还能体验溪边垂钓。穿过农庄之后,经过一段被密林所包围的连接线就会来到古道的第一个景观——长南三孔桥。
长南三孔桥原名沙沙桥(客家话),位于长南迳古道西面,该桥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珠海地区保存最完整最具特色的古桥,2012年被评为珠海市不可移动文物。桥墩、两侧桥台及引桥金刚墙,均用人工开凿的花岗岩条石砌筑而成,造型独特、做工精美、结构稳固。站在桥头看长桥卧溪、清水溅流,环顾四周,群峰巍峨,此谓长南迳古道景点之长桥卧溪。
第4站
来仪亭、观景平台
长南三孔桥后是一个小山坡,爬完小山坡第一件要做的事当然是休息啦!山顶建有一四角攒尖顶亭,名为来仪亭。
来仪亭不远处,是一处视野开阔的观景平台。人立山顶,放眼远眺,极目天舒,群山连绵,满目苍翠,清风徐来,畅爽至极,这是长南迳古道景点之凤凰来仪。
第5站
五溪亭
下坡之后,来到了路线中的第二个亭子——五溪亭。古亭临池而建,池边设有亲水平台,临溪大树下有月台、石凳可供休息。溪涧怪石嶙峋,水中石苔古朴天然,相映入景。
第6站
摩崖石刻
离开五溪亭,沿着石阶攀登而上,半山处有一摩崖石刻:“雍正三年孟秋穀旦佘非凡重修长南迳”。这一石刻是清雍正三年(1725)东坑村民佘非凡率领村人修路时所题,上刻“雍正三年孟秋榖旦佘非凡重修长南迳”十六字。该石刻对研究香山北部地区与澳门之间交通发展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段古道一边是开阔的山崖,可以远眺珠海市区,恐高的小编表示,有种美景叫做痛并快乐着...
第7站
聚贤亭
从摩崖石刻来到了聚贤亭,聚贤亭是在古迳顶茶寮和先锋庙遗址处新修建的仿古四角亭,在靠山边修复了原有的龙泉取水口,供路人取水、洗漱,小编用泉水洗了一下手和脸,冰凉的泉水一扫疲惫!
走到这里已经走完了一半的路程,这里有分岔路,可以前往古驿道支线到达会同古村。
第8站
萦台远眺、烟波潮涌、心悦池
继续沿古道行走,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沿途修筑了三处观景点,分别为:萦台远眺、烟波潮涌、心悦池。
萦台远眺在葱绿树丛中设置平台石凳,闲坐其中,清凉惬意;远眺对面,高山石壁、巍峨峻峭,下雨天还有瀑布飞流而下。
烟波潮涌太美了!居高临下,谷底是整片湿地,远眺生长于山涧的灯芯草丛,轻盈灵动,形态万千,好似笼着烟雾的潮水,翻涌波动,就像是草丛形成的海洋,顺着风向起起伏伏~
在心悦池处,三棵如盖古树下砌筑大盘圆台、石凳供路人休息,筑月池和曲水流觞供游人映照心境、嬉水畅怀。
第9站
水库遗址
水库的遗址隐藏的古道边的密林中,不认真看很容易会错过掉,水库建于1958年,于1961年被冲毁,现存水库泄洪道遗址和水库排灌涵洞遗址。排灌涵洞口成阶梯形依山势而设,每一梯步均设放水口,可根据水库水面标高对应的放水孔来放水。
第10站
清溪入泮、曲水流泉
古道沿一条溪涧顺势而下,溪涧不时涌入古道流淌,流淌的溪流与错落的石阶形成了别样的景致,清溪入泮、曲水流泉、琴台观瀑三处景点让人忍不住驻足停留,细细体味。
清溪入泮处,一股清泉沿着山体顺溜而下,流入下面的泮池,溅出白色水花。泮池是古代学宫前面的水池,考上秀才称为“入泮”,清溪入泮喻香山地区书香风盛,学子如清泉从山乡原野奔向学堂。
曲水流泉则巧妙地将流入古道的溪水与古道石步道融合成为一体,溪水流入低处设置的弯月池后漫过古道重入溪涧。在弯月池左侧山边正好有一古井泉,泉水清冽甘甜,在古代古井泉边一直摆设有两个茶杯,过路行人用此茶杯直接从古井泉里舀水饮用,此情境一直延续到70年代后期。
第11站
翠竹幽径
终于来到了旅程的最后一站——翠竹幽径。这里不再是石阶,而是一条小径蜿蜒前行,在层层竹林间忽隐忽现,周边环境清幽,只剩虫鸣鸟语,阳光透过竹叶洒下斑驳光影,竹影摇曳,微风吹过,沁人心脾。
我们能够穿越在景色优美的凤凰山中
聆听虫鸣鸟叫、流水潺潺
呼吸着山间每一缕清风
需要感谢建设者们
对自然最轻微的触碰、对历史最原真的修复
↓↓↓
2017年11月,长南迳古道修复利用工程(香洲区段)由珠海市香洲区 *** 投资建设工程管理中心主持开工,该工程全长约2.2公里,起点为香洲区普陀寺,终点与长南迳古道高新区段相连,工程包含修复1.6公里遗存古道本体、新建600米连接道路、新建一处驿站、一处观景平台、和两座凉亭等内容。
修旧如旧,回归历史
因年代久远,古道历史遗存的一部分已被山体覆盖,为了保护有历史文化遗存的古道,进场开工时,施工队伍安排全人工清理覆盖在古道上的植物和泥土,过程中不使用机械开挖,对原有固定的构件不搬动和挪位,慢慢地,历史遗存的古道本体全部被清理出来了。
通过对清理后的古道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考究,工程技术人员总结分析出古道路面铺装做法和排水系统的工艺和原材,尽最大限度恢复其原貌。
铺筑古道的原材料主要有三种:石步级前沿阶挡条石;石步级自然石头;传统三合土。其中,自然石头的选用极为讲究,为确保与古道现有石头材质一致,所有石头都从韶关采购运回。而三合土则是中国古建传统工艺,用料取自山上泥土,可减少对环境影响,但做工考究,需要工人手工夯筑,夯筑出的三合土具有本地特质,行人走在上面,顿觉轻盈健步。
路段中新建的一座驿站洗手间和两处凉亭均采用岭南古工艺手法建设,使用青砖、原木、贝灰、泥瓦、大理石等古建筑材料,凉亭木结构均通过卡榫连接,没有一处使用钢筋、螺丝或者是混凝土,极大程度给市民还原了“古色古香”的凉亭与驿站。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当大家被文章开头的长南迳古驿道主题轻音乐感动时,可能很难想象,这样娓娓道来、轻盈灵动的乐曲,正是出自古道修复工程人员之手。
这首名为《长南迳》的轻音乐,其作曲人是此次修复工程的项目负责人梁章盛,被问及写这首曲子的初衷是什么时,他说,很庆幸能在修复的过程中,从早晨到黄昏,从晴天到雨天,欣赏到古道不同时刻的美景,希望能通过音乐,畅抒心中对古道的眷恋,对美景的赞叹。
听着这首曲子,仿佛置身于黄昏时斑驳的古道上,你会发现音乐里的所有背景声音,都来源于长南迳古道。那潺潺的流水声,正是三孔古桥下激流的溪水;清风吹拂,是古道上树叶摇晃的沙沙声......
迎难而上,古道重现
虽有美景作伴,可修复的工作却从不轻松。驿道寻山而上,工人施工没有机械协助,只能靠人和骡马将石块、黏土、石灰和沙等运送上山,春夏两季山上天气多变,时而大雨滂沱,时而晴空烈日,本体修复工作十分艰难。
2018年7月,通过不懈努力,长南径古道本体段修复工作基本完成。十月黄金周,长南迳古驿道正式以崭新的形象迎接客人的到来,那掩埋在尘土里的样貌,又再一次出现在人们眼前。
不妨在一个晴好的下午
背上背包、约上三好知己
到长南迳古道上走走
来一场文化历史、休闲娱乐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