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目录
- 初中带蓬表示游子字的古诗?
- 九下古诗的蓬是什么蓬?
- 高中古诗中含唯、惟;篷、蓬;萧的诗句…越全学好?
- 从此变成一孤蓬七律诗词?
- 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是中大张鹏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 蓬什么稚什么成语?
- 带“开”字的古诗有哪些?
初中带蓬表示游子字的古诗?
1.飘蓬只逐惊飙转,行人过尽烟光远。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菩萨蛮》
2.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
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送友人》
4.心知不得语,却欲栖蓬瀛。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九下古诗的蓬是什么蓬?
蓬草。
出处:唐代白居易的《望月有感》
原句节选: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全诗意在写经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
此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诗的前两联就是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接着诗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时难,即指题目中所说的“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到白居易和产业,经过这场战乱已荡然无存,骨肉兄弟们为了生计也不得不背井离乡、各奔东西。
高中古诗中含唯、惟;篷、蓬;萧的诗句…越全学好?
莫道桑榆晚,唯霞尚满天。
抚琴之人泪满衫,杨花萧萧落满肩。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唯将永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从此变成一孤蓬七律诗词?
七律·咏蓬草
文/文豪
蓬草鲜为人知,惟山中人偶有鲜嫩之时食之,其味鲜美;古来诗人未见赞其美者,唯有以其枯后断根随风飞旋而比拟也。余窃有所悟,一则素食美味,二则常为诗词素材,故咏之也。
春风雪景盖头轻,尝到新鲜起五更。
原上风光青一角,盘中美味逊三烹。
葱茏自古无人咏,枯败方才受客迎。
蓬转云飞三万里,舍身赢得赋中名。
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是中大张鹏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蓬”是一种很小很轻的草,随风四处飘转,所以,在古代诗歌中,常以它来比喻飘零的生活,
诗词鉴赏:古诗文中“征蓬”意象详解
“征蓬”,即飞蓬,飞向远方的蓬。“蓬”,草名,俗称扎莫棵。蓬草一干分枝数十计,枝上生稚枝,密排细叶。枯后往往在近根处被风折断,由于外呈圆形,似草球,遇春风就被卷起飞旋,所以也叫“飞蓬”、“飘蓬”、“转蓬”、“孤蓬”。依其断根飞向远方,而且飘泊无依的特点,在古诗文中,“征蓬”就象征着天涯游子。游子离开家乡,客居外地,恰似蓬草断根;游子行无定点,居无定处又如同蓬草的飘泊无依,所以,一般来说,当诗人孤身在外,或送别友人,感叹自己或友人身世飘零的时候,思乡念友的时候,便用征蓬来寄托心曲。
温庭筠《过陈琳墓》:“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这是一首怀古诗,实际上是借古人的酒杯,浇自己之块垒,即表面上是过陈琳墓而凭吊古人,其实是感叹自己身世遭遇,无人赏识。陈琳以文章名世,曹操的军国檄文多出自其手,词人过古迹而思遗文,在钦慕陈琳之余,感叹自己以飘蓬之才而不为人所用,因此黯然神伤。
李商隐《无题》:“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这本是一首爱情诗,写爱情被阻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一点通”的感叹,但感叹之余,不知不觉中催促上班的鼓声已经响起,官场应差的时间到了,自己不得不象飘转不定的蓬草一样,匆匆走马兰台(任职的地方)。作者自比转蓬,把对美好爱情的想望和对官场生涯的厌恶融合起来,抒写自伤身世的心理。
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徐昌图一生多次旅居在外,飘泊无定,有如飘蓬,这一次又是与友人宴别离去,顿生旅愁,所以“长恨飘蓬”。并在词中写到烟柳、孤雁、落日等令人感伤的意象,表现一个饱经风霜的旅人的飘泊之感。
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作者以“雁”、“蓬”作比,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五处,各自飘零,各各像分飞千里的孤雁,形影相吊;又像是秋天里断根的蓬草,辞别故乡流落他方。
李白常在送别诗中采用飞蓬的意象感叹友人的身世飘零。如:
李白《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诗中想像这次分别后,友人就像是孤蓬一样,万里之外,飘飞无定。怀想之情,意在言外。
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李白为杜甫饯别,赠诗中想像两人分别后,各自会像飞蓬一样飘流远方,相见时难矣。此情说不尽,且尽饮杯中酒,让一切离情别恨都寄予在酒中吧。
蓬什么稚什么成语?
如下:
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蓬荜增辉】蓬荜:蓬门荜户,简陋的房屋。使陋室增添光辉。
【蓬户柴门】用柴草、树枝等做成的门户。形容居处简陋,生活困苦。
【蓬蒿满径】蓬:飞蓬,蓬草;蒿:青蒿。飞蓬、青蒿布满小路。形容多日无人出入之处。
【蓬户桑枢】蓬户:蓬草做的门。用蓬草编门,用桑树作门。指贫苦人家的住房。
【蓬户瓮牖】用蓬草编门,用破瓮做窗。指贫苦的人家。
【蓬门筚户】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筚户:用荆条竹子树枝编成的门
带“开”字的古诗有哪些?
带“开”字的诗句、词句有:
1、花径不曾缘客扫,篷门今始为君开。——唐 杜甫《客至》释义: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今天才为您扫,这柴门不曾为客开过,今天为您打开。
2、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宋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释义:酒意正浓时,胸怀更开阔,胆气更豪壮。两鬓已生出白发,这又算得了什么!
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唐李白《望天门山》释义: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4、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唐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释义:微风悄然吹开院门,轻轻拂动竹丛,声响是那样的熟悉,恍然像是故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