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转一下我自己在豆瓣写的文章
作者:amaranthiner(来自豆瓣)
来源:被需要的“媚俗”,不被需要的MC天佑
被消失的的网络文化创作者
看到MC天佑被禁的消息,新一轮的网络整风运动拉开大幕,被禁的理由大概是直播内容低俗一类。第一次知道MC天佑是他唱《一人我饮酒醉》,在刚刚百度这首喊麦歌曲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是他的原创歌曲。在直播平台上他分别拥有 2000 万 YY 粉丝和3000 万快手粉丝,火了以后的MC天佑频频亮相,参与了不少综艺节目,在主流媒体湖南卫视这样曝光率超级高的平台上接二连三被邀请,这样一个从“网红”逐渐变成“公众明星”的人物以登上焦点访谈的方式突然之间消失了。
MC天佑被封为喊麦之王,26岁他离开家乡佳木斯,在省会哈尔滨买下近两百平的豪宅,开上了奥迪A6。——来源:GQ杂志在此之前,李天佑的成功故事相当吸引人,一个草根靠着自己创作的“草根rap——喊麦”作品和诙谐调侃的网络直播方式一步步积累粉丝火起来。如果说06年的超级女声带火了选秀偶像,15年的TFBoys带火了内地偶像,那么以MC天佑为代表的一批网络直播红人代表的是草根娱乐的偶像化。
在选秀火爆的05,06年,网络音乐开始兴起,《老鼠爱大米》,《香水有毒》,此类歌曲以歌词内容简单通俗,旋律容易记忆为特点红遍大江南北,即使不去搜索也会被听过。那时候有很多主流的歌手,音乐创作者纷纷跳出来,批判选秀歌手,批判网络歌曲,在豆瓣这些歌曲被打上“农业金属”的标签,很多人认为这些歌曲很低俗,但是它们却很流行。
十年前的网络歌曲的歌词内容大多是描绘普通人的感情生活的,而今天的喊麦歌曲其内容大多与社会现实相关联,一个人跟着节奏用非常通俗甚至露骨的语言表达他对社会的观察和理解,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齐鲁晚报》评价:“李天佑的音乐作品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节奏感极强,讲究押韵,将极富共鸣的说唱内容和音乐完美结合,为观众带来了愉悦的视听效果。李天佑在音乐作品中将喊麦这一音乐表现形式打造成了中国版特色rap,并完全媲美了鸟叔等国外艺人的流行歌曲。” 而《 *** 》这样评价MC天佑:“ 李天佑靠自己粗俗的笑话和讽刺摩登生活的即兴段子,成为中国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不满的年轻一代心目中的英雄。他们中有许多人仇恨精英、怀疑权威,渴望逃脱枯燥的低收入工作。 ”
李天佑的其中一个传播平台快手,自火爆以来就被打上low的标签,大部分用户来自二线以下城市,学历普遍偏低,拍摄的视频内容以夺取眼球,刷新三观为爆点,草根出生的主播们聚集了大量粉丝,而这些粉丝和他们一样也大多是草根。快手像一面放大镜,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小城市和农村的生活现状,看到底层人民的精神状态。
快手上的千姿百态喊麦和曾经的网络歌曲一样都带着“农村“,“草根”这样的烙印,MC天佑成为数量庞大的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而是走向社会的青年群体的偶像,他的作品直击底层青年的心声,印证了他们心中“简单粗暴是混社会的不二法宝”这种想法。
此次录音送给那些因为金钱
背叛了我们男人的那些女人们
现实的社会有一种物质叫金钱
有一种人类叫做女人
在这个社会上有很多事情被金钱打翻
在这个社会上金钱打翻了一切
女人 你们天生的美丽为你们换来一辈子的财富
可是你们想过男人吗
你们不了解男人
也许你不了解不是富二代
到现在还一无所有的男人
—— 《女人们你们听好了》 ,MC天佑与MC天佑殊途同归的还有去年火了一整个夏天,却在今年年初被集体禁声的嘻哈歌手们。对比喊麦的农村气质,嘻哈自带洋范儿,一档综艺节目的火爆让嘻哈从地下进入大众视野,特别是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连明星都成为这些嘻哈歌手的粉丝。
PG One如果喊麦代表的是中国非主流的音乐娱乐,那么嘻哈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已经从边缘走向主流音乐,Hip-Hop嘻哈音乐已经作为与流行、节奏与蓝调、摇滚及民谣并列的格莱美五大音乐类别。嘻哈音乐始于70年代美国的贫民区青年,表达对社会不公的不满,80年代传入日本,90年代在港台地区开始兴盛。在大陆嘻哈音乐在周杰伦,潘玮柏等歌手的带动下培养了一批80后,90后的嘻哈乐迷,但是嘻哈音乐一直未占据主流市场,“街头文化”被认为是上不了台面的。处于地下的嘻哈音乐走红通过网络平台在去年终于大爆发,但今年初由于“夜宿门”的发酵,PG One被官方媒体点名批评教唆 *** ,侮辱女性,所有歌曲全部下架,同时也波及到一批嘻哈歌手,他们的作品从网络下架或是被整改,几个当红歌手也从参与的综艺节目被消失,即使他们在向主流靠拢。
如果喊麦被主流文化圈认为是低俗的,那么受到都市年轻人追捧,在全球已经走向主流文化的嘻哈音乐大概并不能因其低俗而被消失这样简单的去解释。“今年嘻哈在文化消费市场开始爆发,一开始国家也是包容的态度,只是后面发现,这个音乐类型中的代表不符合国家倡导的文化主旋律,所以内部发文进行管控。这个音乐在普通的大众消费还是一片火热,只是少了主流媒体的推波助澜。” 据某地下说唱团队主理人表示。
美国街头贫民窟文化中,所有人每天会面临黑社会、警察、贫穷等问题,草根出身的艺术家本身就会有点草莽,脏话和diss都是这个文化附带的一个特征,但不是内核,而中国大多数rapper则认为这是嘻哈的本质,但嘻哈的本质是反对斗争,分裂,不平等,虚伪。
—— 某地下说唱团队主理人在《中国有嘻哈》这档节目中,我们听到嘻哈歌手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keep real。虽然这些嘻哈歌手的作品中不乏一些粗俗内容,但是我们也听到很多励志的传播正能量的作品,例如《不用去猜》。去伪存真,这本该是社会应该倡导的一种正能量。原本可以走上台面的嘻哈精神内核还没有得到宣传和普及,就戛然而止了,又回到那个可能潮湿而阴暗的角落。
感谢所有为我亮起的灯在我丧气的时候
总是仗义的过来按我门铃
因为灯 不会在 任何时候为我开
是好是坏 该不该 还没来的不想猜
有谁能真的看得清楚 哪里是归宿
要怎么组未来的拼图 先走好每一步
—— 《不用去猜》, Jony J被需要的“媚俗”
什么是俗?普遍的,流行的,是俗,一般人,普通人是俗人。俗本身并不具有态度和高低贵贱,是人赋予了俗一种身份和态度。
“媚俗”,简单的理解是“向俗献媚”。
《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中, 昆德拉用上帝的大便来阐释他心中的“媚俗”,如果上帝跟人一样有肠子,那么上帝也是要拉屎的,但是上帝的形象又是如此圣洁光辉,所以我们干脆别提这回事。Kitsch(媚俗)是“对粪便的绝对否定”(the absolute denial of shit)以及“对生命的绝对认同”(the absolute agreement of being)。
“媚俗”是一种美学理想,通过否定大便的存在来保全完美的上帝;是一种态度,对于无法接受的的事物都排除在外;是一种状态,通过虚假的浪漫主义绝对本质化来掩盖真实。
媚俗所引起的感情是一种大众可以分享的东西。媚俗可以无须依赖某种非同寻常的情势,是铭刻在人们记忆中的某些基本印象把它派生出来的:忘恩负义的女儿,被冷落了的父亲,草地上奔跑的孩子,被出卖的祖国,第一次恋情。
媚俗引起两种前后紧密相连的泪流。第一种眼泪说:看见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着,多好啊!
第二种眼泪说:和所有的人类在一起,被草地上奔跑的孩子们所感动,多好啊!
第二种眼泪使媚俗更媚俗。
地球上人的博爱将只可能以媚俗作态为基础。
没有比政客更懂得这一点了。无论何时,一个照相机即将开拍,他们会立即奔向最近前的孩子,把他举到空中,亲吻他的脸蛋。媚俗是所有政客的美学理想,也是所有政容党派和政治活动的美学理想。
—— 《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我们经常看到流量偶像的粉丝为了心目中完美的偶像互相掐架,在偶像有了女朋友以后又痛哭流涕,紧接着以强大的圣母光环原谅偶像,他们再一次被自己的“媚俗”感动了。社会道德规定一夫一妻制,所以不被允许的“小三”会理所当然的被厌恶,被讨伐,出轨成为一种污点,被冠上渣男渣女之名。我们宣扬一种观念的正确,为了巩固和强化这种观念,而采用排除异己的方式去掉那些不和谐的声音,这就是“媚俗”。
排除“不确定”因素从而对某种状态全面肯定,这种全面肯定可以是对一个偶像,一种立场,一个观念,即是昆德拉所谓的“媚俗”。他认为, “政治并不产生媚俗,但它需要媚俗。任何政治运动都以媚俗、以迷惑他人的愿望为基础。从政治角度来说,世界是白的或黑的。模棱两可、矛盾和悖论是没有任何位置的。每一位自尊的政治家都不会说:“我认为……但是,我不能肯定是对的……”或者:“虽然,我们也可以做那个,但应该做这个。”他会说:“我认得未来的道路,我知道我是对的。”
把低俗排除在外,我们就可以变得不低俗了吗?如果被打上low标签的快手,被“恶俗”的喊麦,被“地下”的嘻哈通通都不存在,不被创造,那么我们是不是真的就会去欣赏那些被认为是高雅的,精致的,主流的文化。相反的,如果喊麦从乡村走进了城市,嘻哈从地下跑遍了地上,我们又会有多少人为其捧场,摇旗助威。
这个世界的问题从来都不能用单纯的是与不是回答,但是我们却总想用肯定与否定来明确那些不确定。“媚俗”无时无刻的不被需要着, “我们中间没有一个超人,强大得足以完全逃避媚俗。无论我们如何鄙视它,媚俗都是人类境况的一个组成部分。” 昆德拉如是说。
昨天MC天佑被消失,今天MC天佑的消失被讨论,明天大概另一个MC天佑就与大家见面了。我们都忘性十足,有了“媚俗”的驱动精神会很快被填满,而隔天又重复,如此循环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