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不少人第一次听到郝云的音乐,就是从《北京北京》这首歌开始的。咋一听,不是地道的北京人,会以为郝云就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儿。但其实,郝云出生于河南郑州,自小跟着父母辗转,十几岁的时候去到北京的。
《北京北京》由一段“京腔”十足的三弦琴solo开始,接着是郝云带着“痞子”般感觉的声音开唱。歌词中提到了人们熟悉的位于北京天安门四周的护城河,但旋律之中流淌的是生活在北京的所有平凡人。
从开头那句“有点像你 有点像我”,这首歌就将北京这座城赋予了人的喜怒哀乐。它像一位老朋友,属于所有生活在这里的人。它的包容度正如天际海洋般,快乐与忧愁跟着匀称的鼓点同时存在,而每一句歌唱后面的钢琴弹奏就好比这座城的心跳起伏着。
《郝云北京》是郝云的首张个人专辑,整张专辑的创作、填词、编曲及后期录音,都由郝云一人闭门创作完成的。
从2006年1月开始到7月,郝云把自己关在家里埋头苦干,除了春节和五一休息了两天,每天睡觉都不超过4个小时,才终于完成了这张专辑的创作编曲和录音部分。
后来,郝云又在摸索和试验中度过了14个月的混音阶段。经过反反复复地修改,该专辑的最后一稿定在2007年9月。整整21个月,郝云终于独立完成了该专辑。期间,他把积蓄全部用光,还推掉了所有能挣钱的活。
《这个城市》就像《北京北京》的兄弟版,歌唱着越来越发达的城市,却愈发地怀念满是回忆与情怀的过去。玩耍的胡同、大杂院;搬家的蚂蚁、童年的玩伴......这些逐渐消失在改变中的一切,在吉他 *** 的转换中、郝云听似随意却真诚的“啦啦啦”哼唱中,犹如一张张老照片显现在听者的脑海中。
2007年,郝云为爱情电影《意乱情迷》创作电视原声带,并担任该剧的音乐总监。而收录在专辑《郝云北京》里的《太平盛世之小西天》正是记录他当时每天的生活状态。
新街口的北边、京师大厦、北师大;坐地铁上班、买肉夹馍......这些日常的细节,就被郝云写成一句句的歌词长了出来,而背后直指的却是有关自由、理想、未来。讨厌着按部就班、百般无聊的郝云,是一直等待起飞的鸟儿,想要冲向更为广阔辽远的高空。
郝云的风格,听过他音乐的人,一听就会知道是他。带着点俏皮的旋律和歌喉,唱尽他对人文风情的观察与心得。他的疑惑,他的坚定,全部用通俗易懂的字眼表达出来了。在郝云的首张个人专辑《郝云北京》里,这种风格的基调就已经成型了。
当然,在郝云这张充满生活趣味的专辑里,还有着许多其他尝试。比如《祭》用了不少民族乐器与摇滚旋律碰撞产生了新颖的节奏;《发现目标--行动》则是先用京剧乐器合着拍子,再由摇滚十足的电吉他声进来,词的方面用的是京剧唱腔+普通念白让整首歌曲充满了戏剧感。
《串儿》则是一首短小的乐器演奏曲目。前面是新疆的打击乐器加上木吉他的solo,结尾处又用厚重的失真吉他,演奏了开头处主题的变奏,一唱一应,民族风情浓郁,节奏轻松愉悦。
另外几首歌倒是“正经”了不少。《让我再摸一摸你的耳朵》是多了几分温情的情歌;《鞋》则是为生活在底层的草根群众发声;《海风》与前面的歌比起来则显得清新别致,动听的旋律让人如置身海边,迎面海风的吹拂。
《生日不快乐》有着郝云对自己的审视:“我也许下了好多诺言 精神方面我已经兑现 可物质方面还没有改善”,对理想的坚持:“我告诉你理想就是一种瘟疫 它可以夺走你的呼吸”。
如今,距离郝云发行这张专辑已经过去13年。郝云也在去年发行了他的第四张个人专辑。精神方面早已兑现诺言的他,物质方面或许也已得到改善。但回头听这张京味十足的专辑,依然很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