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挚友通讯怎么下载(挚友TXT),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挚友通讯怎么下载(挚友TXT)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挚友通讯怎么下载(挚友TXT)

以挚为心,携友同行。听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挚友语音版!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文章是《回荡在鸟巢上空的天籁之音》。

鸟巢上空的天籁之音(有配乐).mp311:39来自北京残联

2022年的冬天,世界瞩目中国。奥运圣火再次点亮了古老的东方之都,让“双奥之城” ——北京以“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精神续写着人类奥运历史的绝美新篇。

冬残奥会上,中国队更是以18金20银23铜的优异成绩名列金牌榜、奖牌榜榜首,运动员们在世人面前用不完美的身躯拼搏出了完美的人生。

盛会空前,令人难忘,尤其难忘的是回荡在鸟巢上空的天籁之音,这是由13位盲童演绎的心灵之声、自然之声,也同样成为北京市盲人学校师生们一段难以磨灭的美好记忆。

2021年底,北京市盲人学校接到了要在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上献唱的重要任务。冬残奥会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国家发展成果和残疾人运动风采的窗口,是中国与世界交流融合的重要舞台。他们深知责任重大不能有半点马虎,要代表国家把最完美的歌唱演绎和新时代国人的精神风貌呈现在世界面前。

一群天真可爱的小天使在老师的带领下担负起这个时代赋予的重任。他们年龄最小的仅7岁,最大的也才15岁。唱歌对于常人来说也许比较简单,但是因为生活中没有“看”这个概念,孩子们没有办法对很多事物产生直观感受,就连抬头挺胸这样的动作做起来都不容易,完美演绎的背后,付出较常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

习惯于低头侧耳,是每一位盲人的习惯动作。为了让孩子们昂首挺胸唱歌,老师们可没少下功夫。挺拔的身姿是什么样子的?老师们站好让孩子们用手摸,通过触摸来感受,然后开始一遍一遍训练。“脚后跟、臀部、肩膀和后脑勺都要紧贴墙面。”盲童王正说,这些“站墙根”的要领大家都烂熟于心,每天要专门训练一个小时左右。除了练习挺拔的身姿之外,孩子们还要练“笑”。“最难的就是练笑容。”今年10岁半的小朋友丁绪容说,自己此前对笑的表情没有概念,她想象的微笑就是嘴角稍微一动,这跟普通人理解的微笑不一样。为达到舞台效果要求,她和同学们嘴咬筷子反复练习如何抬笑肌。为了避免笑容僵硬,训练过程中,老师们想出了挠孩子痒痒的办法,让他们自然地笑出来。“现在你笑得特别美,要记住现在的笑容”。

然而,笑的特质来自于人的无意识,你无法知道你什么时候会笑,虽然在特定情况下,你能确定你什么时候不笑。让盲童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笑同样需要启发内生动力。

从2021年12月份开始训练,孩子们不仅需要战胜形体、表情的困难。在鸟巢,表演场地大,反复走位带来的体力问题更是在挑战极限。由于年龄小、眼睛看不到,往往需要互相搀扶走路;由于场地非常大,而且转场时间短,经常上下场都需要由老师们拉着手跑。“一次我们一个孩子跑得全身都湿透了,也没喊累,只是笑着笑着就哭了。”老师茹甜子透露,每次去鸟巢训练,都会告诉孩子们,我们现在站在“鸟巢”,全世界瞩目的地方,代表占全世界总人口15%的残疾人群体,展示光华璀璨的生命价值、展示激扬的生命之力、焕发的生命之美。孩子们的脑海中呈现出一束光,一束崇高神圣之光、一束向往未来之光,这束光化作甜甜的笑,融入歌声、融入记忆、融入人类共同的生命价值。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2022年3月4日,冬残奥会开幕式的热浪再一次席卷“鸟巢”,13位盲童互相搀扶着走进场地,唱响《让我们荡起双桨》。他们清澈的声音、甜美的微笑、自信而挺拔的身姿感动了所有人。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盲童们还演唱了中德双语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在挑战体力极限的同时,从未听过德语的孩子们经过刻苦训练,将海涅的这首诗演绎到时空转换、直击心灵。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乘着这歌声的翅膀,亲爱的随我前往去到恒河的岸旁,最美丽的好地方......”阐释着“我看不见世界,让世界看见我”的自信之美、坚强之美、乐观之美;阐释着人类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在冬残奥会闭幕式主火炬熄灭环节,一曲童声合唱《雪花》清澈悠扬。伴着歌声,一个小女孩从人群中走来,用掌心里的会徽点亮地屏,绚丽的色彩瞬间呈现。女孩名叫谢宇菲,是13名小演员中的一员。

一双大眼睛,两股麻花辫,10岁的谢宇菲比同龄人更显文静。回忆起接到表演任务时的心情,她腼腆地说,很开心。“任务来得很突然。”谢宇菲的妈妈何女士说,原本在闭幕式中谢宇菲只需要和其他12名同伴一起合唱,距离开幕式不到5天时,她突然接到导演组的“压轴”任务。“要做什么动作?我能行吗?”小姑娘悄悄问妈妈。“动作不难,有一位老师牵着你去点亮地屏,好好表现!”

跟着歌声走点位,向观众展示会徽,单膝跪地、触碰地面……接下来的几天,除了参加合唱的排练,谢宇菲还要跟着舞蹈老师加练表演动作。“所有动作老师都会做示范,手把手地教给她。”在后台全程陪练的何女士说,老师会自己摆好动作让菲菲去感受,扶着她的腿帮她“定位”,形成肌肉记忆,菲菲很快就掌握了表演动作。

其实,谢宇菲和同伴们在冬残奥会开幕式承担着演唱任务,闭幕式的演出中又参与了《You Raise Me Up(你鼓舞了我)》和《雪花》两首歌曲的表演。准备表演的两个多月里,孩子们不仅演唱水平明显提高,更经历了成长和蜕变。“我学会笑了!”谢宇菲这样描述自己收获,以前她对“笑”这个表情没有概念,在训练中,除了咬筷子练习微笑,她还会用手去感受妈妈的笑容、老师的笑容、演员哥哥姐姐们的笑容……“我记住他们的笑,就会发自内心地笑。”

闭幕式当天导演组才最终确定谢宇菲的表演要用手中的会徽点亮地屏。“就像一个‘心’字。”摸着手里的会徽,谢宇菲说,“我会用这个‘心’,让大家看到多彩的画面。”13日晚,鸟巢中央,五彩斑斓的景象中,谢宇菲开心地笑着。台下,母亲望着女儿的笑脸,欣慰地说:“她心中的缤纷世界,世界看到了。”

4月8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 总书记说道,听障演员的圆舞曲、手语版国歌、盲童合唱团的歌声、视障运动员的点火……这些意蕴隽永的场面在人们心中留下了美轮美奂、直击人心的深刻印象。这一番话瞬间就将北京市盲校的师生们带回到共同经历的那段难忘的冬奥时光。“咬着筷子训练表情、长时间训练站姿、十天内攻克德语关……这一幕幕画面仿佛就在昨天。”一位老师说,“我充分感受到了身在中国,无论是残障人还是健全人都如此的幸福,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北京市盲人学校21名师生和每一个参与冬奥冬残奥会的运动员、工作人员、演员都为自己骄傲,为能代表祖国向世界展示冬奥的精彩而自豪。

伟大精神,薪火相传。2022年北京冬奥冬残奥会涌现出挑战人类极限的顽强拼搏的意志,展示出七年磨一剑矢志不移知重负重、直面挑战的昂扬斗志,由此而凝练的冬奥精神,必将引导一代又一代人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奋进。

更多挚友通讯怎么下载(挚友TXT)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