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琴棋书画,自古以来,是衡量一个人才艺的重要内容,在古代称为“四艺”,是文人雅士、上流社会的士大夫修身所必须的技能,所以也被称为“文人四友”。
中国画,一直以来以独特的画法和风韵,在世界画坛独树一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了解一下中国画,看一看中国古代画技的十大巅峰之作!
一、改编自文学的神品《洛神赋图》
公元222年,也就是曹魏的黄初三年,才高八斗的曹植入朝京师洛阳,途径洛水之时,恍惚间见有神女翩然从水中而出,文思激荡,写下了千古名篇《洛神赋》。
《洛神赋图》
后来三国归晋,司马家族一统天下,有一个叫顾恺之的画家偶然读到了有人送来的曹植名篇《洛神赋》,感慨万千,他决定用画笔,画出曹植梦中所见的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洛神!
《洛神赋图》
自此,一幅长篇连续的故事画卷诞生,《洛神赋图》开创了中国传统绘画长卷的先河,被誉为“中国绘画始祖”。
二、汉藏友谊《步辇图》
唐朝初期,在 *** 这片雪域高原上,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松赞干布,雄才大略,一统 *** ,建立了吐蕃王朝。松赞干布对于盛唐有着深远的仰慕之情,在贞观十四年,松赞干布派使臣,宰相禄东赞,于长安通聘,欲迎娶文成公主。
《步辇图》
而吐蕃使臣觐见唐太宗的场景,被唐朝最著名的大画家阎立本纪录了下来,这就是传世千年的名篇《步辇图》。
《步辇图》
此画,技艺高超,是唐朝绘画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三、倾国倾城《唐宫仕女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
唐朝,是整个封建王朝最繁荣最鼎盛的时代,盛唐气象,瑰丽雄壮。也正是在这个独一无二的时代,盛行女子的丰腴美,在唐朝盛行的仕女图中,女子多有着宽额头、圆而短的脸、丰满的胸部、圆润的臂膀、肥硕的臀部,这种美没有娇弱,丰腴万千,是唐代审美观的代表。
捣练图
作为唐朝仕女图的代表,是大名鼎鼎的《唐宫仕女图》,这是一组五幅中国画,作者是唐代张萱、周昉两位画家;这五幅作品分别是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
簪花仕女图
在这些画中,唐朝仕女端庄华丽,雍容典雅,成为了这个时代,最明亮的象征!
四、最古的纸本中国画《五牛图》
元代画家赵孟頫曾评价此画:“五牛神气磊落,稀世名笔也。”
五牛图
在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五牛图》被劫出国外。后几经辗转,被香港企业家吴蘅孙买下。
此后吴氏企业濒临破产,吴忍痛决定出售《五牛图》。
五牛图
消息传出后,周恩来总理一封来信来信,信中说:唐代韩滉的《五牛图》在香港出现,希望中央 *** 出资尽快收回国宝。
周总理立即下达指示,鉴定真伪,不惜一切代价购回。专家赴港,鉴定《五牛图》确系真迹,经过多次交涉,最终以6万港元成交。
这副历经千年的古画,再一次经历了颠沛流离,蒙满了尘垢,伤痕累累,大小洞蚀数百处后,终于回到了祖国怀抱!
《五牛图》被送到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厂,由裱画专家孙承枝先生主持修复。八个月后,图卷在补配处全色及接笔不露丝毫痕迹,与原画保持了统一,裱工精良,裱件平整、美观,名画重现风采。
五、《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
此画,描绘了韩府的夜宴的情景,共分为张宴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宾客酬应五个部分。
韩熙载夜宴图
画中主人公韩熙载是五代时北海人,后唐进士,父亲因事被诛,韩熙载逃奔江南,投顺南唐,深受南唐中主李璟的宠信,后主李煜继位后,对北方来的官员百般猜疑、陷害,因此,身居高职的韩熙载为了保护自己,故意装扮成醉生梦死的样子,以求自保。
六、《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
公元1113年4月,北宋图画院的学生王希孟,他的老师,正是书画全才的宋徽宗;在经过半年的辛苦创作之后,王希孟完成了这幅青绿山水图《千里江山图》,这一年,王希孟才18岁,及冠之年,便创作出了如此传世名篇,可惜天妒英才,不久之后,他便病逝。
七、最长的名画《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的大名,相信大家都听过,它应该是中国古代画作在人们心中的代表了,提起中国画,大家第一时间都会想到的是《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
此画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五米多长的画卷,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千百年来,此画声名显赫,广受青睐,仿摹者众多。各地有人统计,现存《清明上河图》有30多本,国内现存十余本,其余已经流落世界各地。
八、重彩仕女第一长卷《汉宫春晓图》
仇英,明代画家,与沈周、文征明、唐寅齐名,并称为画史上“明四家”。《汉宫春晓图》是仇英平生得意之作,被誉为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
《汉宫春晓图》
九、外国人画的中国名画《百骏图》
清朝年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大量的外国人,也飘洋过海来到了中国,郎世宁便是其中的一位。
郎世宁
他是意大利米兰人,清朝康熙年间来中国传教,在中国接触到传统的中国绘画,东西方艺术的熏陶为他开创一种新颖的画风,郎世宁开创了一种不同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新颖画法,因此成为了宫廷画师,深受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器重。
史料记载: “三月初二,员外郎沈某奉怡亲王谕:郎世宁画《百骏图》一卷,遵此。”怡亲王,爱新觉罗·胤祥,是康熙的第十三个儿子,他帮助雍正夺得皇位,雍正委以重任,是他的重要辅政大臣。此画,正是怡亲王命令郎世宁所作。
百骏图
画 *** 绘有100匹骏马,姿势各异,或立、或奔、或跪、或卧,可谓曲尽骏马之态。
十、最传奇的名画《富春山居图》
至正十年,也就是公元1350年,元代四大家之首的黄公望,已经82岁的高龄了;他用了七年多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一生最重要的画作《富春山居图》,画中描绘的是黄氏晩年山居的景色,有春明村、庙山、大岭及富春江等一带的山川景致。此画被人评为古今天下第一,是山水画中的《兰亭序》。
黄公望
黄公望将此图题款送给全真教同门师弟郑樗(字无用),自此开始了它在人世间600多年的坎坷历程。
明代,《富春山居图》传到书画家沈周手里。当沈周请一位朋友题跋时,那位朋友的儿子,心生歹念,把画偷偷卖掉。沈周捶胸顿足,放声大哭,可是后悔已经晚矣。
明朝万历二十四年,《富春山居图》被董其昌所得, 董其昌晚年又将其转卖给宜兴收藏家吴正志,后来传到了孙子吴洪裕手里。吴洪裕珍爱之极,吴洪裕于“国变时”置其家藏于不顾,惟独随身带了《富春山居图》和《智永法师千字文真迹》逃难。
董其昌
吴洪裕太爱这两幅作品了,临死之际,竟然打算将《富春山居图》和《千字文》焚烧来陪葬。在吴洪裕死后,他的家人先将《千字文》烧了,第二天,打算再将《富春山居图》烧掉。
就在这幅传世名画被点燃之后,突然有一个人,“疾趋焚所,起红炉而出之”,将这幅画从火中救了出来。这个抢画的人是吴洪裕的侄子,名字叫吴静庵。也正是因为他,《富春山居图》才得以幸存下来。
画虽然幸存下来,已是火痕斑斑,它被烧成了一大一小两段,自此,《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前段画幅小,损坏比较少,被后人命名为“剩山图”;后段画幅较长,损坏得比较严重,被称为“无用师卷”。
无用师卷和名家题跋
到了清朝,《富春山居图》辗转流传到了乾隆皇帝手里,此时的乾隆,手里有两幅《无用师卷》,一幅是真品,一幅是明末文人临摹的《无用师卷》;而乾隆皇帝,竟然将临摹的当作真迹时时把玩,将真品当作赝品藏于库房中积灰,就这样,真正的《富春山居图》出现在皇宫中,静静的过去了两百多年。不得不说,乾隆皇帝,可是打眼喽,闹了这么一出笑话。
富春山居图上乾隆的印章
直到1933年,因为日寇侵华,故宫的一些重要文物南迁,《富春山居图》也随之被运往南京。1949年, *** 败退,此画也辗转到了台湾。《富春山居图》被存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南迁打包的故宫文物
在抗日战争时期,《剩山图》为近代画家吴湖帆所得。吴湖帆用了一把古铜器商彝与人换得《剩山图》残卷,十分珍惜。后被浙江省博物馆的沙孟海至诚之心感动,在1956年,将《剩山图》捐赠给浙江博物馆,成为 “镇馆之宝”。
至此,这件传世国宝历经风雨,分隔两岸。它见证了大陆与台湾的那段历史,画犹如此,人何以堪,我们衷心的希望,这两幅历经风雨的名画能合璧相守,更衷心的希望,台湾能回到祖国的怀抱,我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
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
以上就是中国十大传奇名画,这些名画,不仅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是中国几千年跌宕起伏的历史的见证者。希望这些国之重宝,能不再经历风雨,也希望我们的国家,永远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