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忠字舞什么意思(忠字舞的来历),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忠字舞什么意思(忠字舞的来历)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忠字舞什么意思(忠字舞的来历)

科林·伍德曾说:“舞蹈不仅是一切艺术之母,而且是一切语言之母。”

在北京街头巷尾流行过的舞蹈,是这座城市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而又最单纯的表现。

潮流年年变,时时新,生灭轮回间,清楚烙下的却是时代的印记。

忠字舞:红色记忆

六七十年代流行的忠字舞,特别讲究表现昂扬的精神状态。

军帽、军衣、解放鞋,腰间皮带要扎紧,再配上一本毛主席语录,这是跳忠字舞的标准行头。

《山楂树之恋》里,静秋就是跳忠字舞的好手。在当时,可以算是杠杠的文艺骨干,是最进步最潮的青年。

忠字舞的动作简单、易学,适合任何年龄段的人士来跳。

一个人跳忠字舞的活动范围,可以控制在1平方米之内,因此非常适合集体一齐跳。

跳忠字舞最兴盛时,学校的课间操也用忠字舞来代替,一时间,忠字舞成为举世无双的国舞。

大街小巷,田间地头,都可以看见人们跳忠字舞的身影。

这已经成为一种表达集体认同感的生活方式。

交谊舞:社交潮流民国时期的舞会

和忠字舞不同,交谊舞是典型的“舶来品”,早在上世纪20年代,便传入中国,但基本是达官贵人们的时髦玩意儿,因为忙着挣钱糊口的老百姓根本没时间去泡舞厅。

后来,突破“男女授受不亲”训诫的交谊舞,被视为资产阶级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度销声匿迹。

直到改革开放的第一年,1979年的除夕夜,消失多年的交谊舞第一次出现在人民大会堂的联欢会上,像一个信号,重新点燃了群众的跳舞热情。

录音机往街头或树头下一放,舞林人士像从地下突然冒出,迅速聚拢,“嘭嚓嚓”开跳。

王朔曾在《我的几个国庆节》中描述过这种变化:

“我感到世道变了,我和我身上这身曾经风靡一时令我骄傲的军装眼下都成了过时货。正在跳舞的人们已经穿上了高跟鞋、喇叭裤、尼龙衫,烫了头发,手腕上戴着电子表,大概还有人在说英语”。

在大学校园里,交谊舞热潮更是如火如荼,舞会成为青年之间重要的社交方式。

李朱在《清华杂忆之周末舞会》里生动地回忆道:

“当时,要成功邀请到一个女生跳舞,非大智大勇不可。老孙的经验是,死盯着正在场上跳舞的女生,脚下使出凌波微步的功夫,朝着她跳转的方位迅速靠近。

等乐声甫止,马上抢到她身旁,在下一个乐曲响起的时候,才有机会来得及向光芒万丈的公主伸出手去。这时,另一只手要使出太极拳棚捋挤按的功夫,把其他试图挤抢过来的男性挡将回去。”

其实,大学校园里这种交谊舞的作用,有点像“联谊”,男生和女生之间有了正当的理由接触,很容易凑成对子。

所以说,舞要是跳得好,在当时不仅是“潮人”象征,更是“迷人”的标准。

有一位叫何常青的北京交警,就曾因根据“恰恰”改造了指挥动作,成了大红人。

资料图

连《编辑部的故事》里的葛大爷,都专门去学了一段。

迪斯科:摇摆摇摆

80年代初,交谊舞一度仅在小范围里流行,男女之间私下也得保持着距离,而摇摆舞更是时髦到极致的年轻人才敢为之的体验。

公园里,大胆的年轻人开始“试水”。

花衬衫、蛤蟆镜、喇叭裤、脚蹬懒汉鞋,伴随着板砖录音机里强烈的音乐节奏,身体扭摆。

人们管这种形如筛糠的舞蹈叫摇摆舞,后来又有了个舶来品的名字“迪斯科”(Disco)。

北京的时髦姑娘喜欢去樱桃沟跳舞,那里樱花烂漫,且不太招摇。她们中间流行清一色的打扮,花阳伞、针织毛衣,以红色和黄色为佳。

由于迪斯科节奏感强,动作简单,渐渐也在老年人中流行起来。

80年代地坛公园跳“迪斯科”的群众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老人跳迪斯科”照片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因为陆续引进了《猛士》、《荷东》等一系列经典西方迪斯科音乐,包括《cha cha cha》、《路灯下的小姑娘》等舞曲成为一代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霹雳舞:有本事来“茬舞”

迪斯科之后,霹雳舞成了当之无愧的潮流象征。

1987年,美国电影《霹雳舞》在大陆公映,里头酷炫的“霹雳动作”让大街小巷无数的年轻人随之疯狂。

被称为中国“霹雳王子”的陶金,正是在看过该影片后,开始苦练这种被当时正统舞蹈门类看成“歪门邪道、流里流气”的新舞步。

中国霹雳舞第一人:陶金

他在1988年拍摄了一部名为《摇滚青年》的电影,影片中,陶金 *** 四射、狂野奔放的舞蹈,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夜之间,陶金成了那个时代年轻人心中的偶像,也被称为“中国的迈克·杰克逊”。

1989年,陶金凭借巨大的人气,获邀参加当年的春晚,霹雳舞随之在全国掀起了一阵热潮。

1989年央视春晚 陶金舞蹈节目《跳起来》

“太空步”、“擦玻璃”、“导电舞”等舞步席卷京城,街头巷尾都能看到雪跳霹雳舞的年轻人。

跳霹雳舞要穿高帮的回力鞋,长裤脚要系在鞋里,还要戴半节有小洞的摩托车手套。

高帮回力鞋霹雳手套

但在练“太空滑步”时,鞋底倍儿滑的片儿鞋,则是初学者的好帮手。

穿着片儿鞋跳霹雳舞 电影资料

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难以忘记那时的盛况,连孙红雷、黄渤等明星,当年也是跳霹雳舞的好手。

1987年孙红雷参加黑龙江省霹雳舞大赛获得了一等奖,还做了霹雳舞教练,最多的时候教三百多个学生

黄渤表演霹雳舞

甚至还有热爱霹雳舞的年轻人,用“茬舞”代替“茬架”,来解决问题。

两拨人抱把破吉他玩儿了命地较劲,可以单挑也可以集体合作,通过比霹雳舞,把对方PK下去。

谁要是输了,脚上的鞋就归对方。

1988年,民族文化宫前,穿着瘦腿裤的青年在跳霹雳舞。

其实,不同年代,不同舞蹈引领的潮流,讲述的是一个时代、一个城市、一个集体的生命记忆。

正如摩斯·肯宁汉所言,舞蹈的意义在于,使你感觉到生命的转瞬即逝的刹那。

如今,京城街头小巷,跳舞的年轻人已经很罕见,对于他们来说,舞蹈已不再是社交中不可替代的必需品。

只有广场舞还在这个城市的角落生生不息,人们通过舞蹈融入一个集体、融入一个城市、融入一个城市。

这正是老北京人与生活诗意和解的智慧。(豆沙饼)

原标题:当年最潮的北京人,都干过这件事!

更多忠字舞什么意思(忠字舞的来历)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