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大豆用来做什么(大豆都能做什么食品),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大豆用来做什么(大豆都能做什么食品)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大豆用来做什么(大豆都能做什么食品)

大豆,一个神奇的食材。它把食物的变化和智慧演绎的淋漓尽致。

新鲜的大豆称为毛豆,稍稍卤制就可以和花生一起叱咤酒桌;加上肉丁、虾米、土豆、干子和豆瓣酱,就是一道下饭好菜——炸酱。

晒干的大豆,就是黄豆。口味与毛豆大相径庭,当我知道他俩是一个东西的时候真的吃惊了很久。黄豆是一个优质的配菜,比如搭配上猪脚。在合肥的冬天有一道特色菜,就是黄豆炖咸鸭,不用吃黄豆,也不用吃咸鸭,只需要这个熬出的油,就足以吃下一大碗米饭。想到这里,多年来的生理反射,让我的口水有点控制不住。

不过这还远不是黄豆的神奇之处,因为他就是豆浆和豆腐的原材料。

据传,发明豆浆和豆腐的人是汉朝的淮南王刘安,他醉心于长生不老之术,召集术士门客于八公山下,燃起熊熊的炉火,别出心裁地叫他们用黄豆和盐卤来炼丹,结果“炼”得雪白细腻的豆腐。它虽非灵丹妙药,可美味可口,别有风味。正所谓,“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苦。早知淮南术,安生获泉布”。

“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形容的就是这神奇的化学反应。卤水就是氯化镁、硫酸镁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味苦有毒,与豆浆结合,使分散的蛋白质团粒很快地聚集到一块儿,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脑。再挤出水分,豆腐脑就变成了豆腐。化学反应让卤水的毒性消失了,豆浆也变成了另一种美食,用来代指事物之间可以相互关联,也可以相互克制。

其实点豆腐不一定非要盐卤,石膏、酯酸、柠檬酸等都可用来点豆腐。而新时代

葡萄糖酸内酯,点的豆腐,叫做内酯豆腐,质地更加细嫩。

点的意思就是放的剂量很少,越少豆腐越嫰。点得比较老的是北豆腐,点得比较嫩的是南豆腐。在点豆腐的过程中,豆腐脑是最先出来的,比较嫩。豆腐脑再凝固一点,就是豆花。有人说,这两个还不一样么?没错,的确不太一样。差距就是豆腐花是可以用筷子夹起来的,而豆腐脑吃呢个用勺子吃。

四川有一道注明的国宴菜,鸡豆花。就是用鸡脯肉茸加上火腿清汤,模拟豆花的口感。追求“吃鸡不见鸡”的感觉。他的口感比较扎实,在清汤里可以成为完整的一块。

说到豆腐脑,永远结束不了的就是甜咸之争。北方多爱咸食,而南方则偏爱甜味。而在江淮之间的合肥,甜咸豆脑都吃得到,填的只需一勺白糖,咸的则是浇上蒜泥、葱花、榨菜调制的咸卤。我可从来没有陷入甜咸之争,但是到厦门上学的时候,解锁了我的豆花世界。

许多地方的豆花,仅仅是早餐的一位配料,是油条、烧饼或者包子的配角。但在厦门,小小的豆花店墙上写满了配料表。豆花也分甜咸,咸豆花是热的,可以加香肠、鸡肉、虾子、猪肝等等,和沙茶面的配料类似,可以单独成为正餐;而甜豆花是凉的可以填下红豆、芋圆、薏米、西米、薏仁等等,活脱脱一个下午茶甜品。读研究生的三年,我不知道跑了多少次这家豆花店,无论是早上下午还是晚上,时刻人满为患。

说到豆腐,那名气就更大了。甚至有专门的英文单词tofu,在英语中享有如此待遇的食材真是少之又少。我还能想到的就是ramen拉面,和wonton混沌。

很多洋品牌会甚至会把豆腐作为噱头。在旧金山,我公寓楼下的poke饭,把豆腐写上了最显眼的新菜单。Poke饭起源于夏威夷,的意思是切块,饭其类似于沙拉,各种鱼、虾、海鲜、蔬菜、薯类等等,装满一碗,加点酱汁,凉拌了吃。软滑的豆腐在其中,提供了一种无可取代的口感。

我吃到最多的豆腐菜,是妈妈做的“家常豆腐”。“家常”两个字,意为,不需要特殊的配料,只用常用的食材和烹饪方法,就可以制作出高水准的美食。

豆腐切薄片,裹上蛋液,油煎到金黄,再配上肉片、木耳、大葱和青红椒,同样是加入豆瓣酱烧制而成。好的家常豆腐,豆腐皮脆而里嫩,表面裹着汁水,配以肉、菌类和蔬菜的综合口感,完美的诠释了家常美味这四个字。

最简便的吃法是拌豆腐,拌豆腐的材料也分很多种。北方常见“一清二白”的小葱拌豆腐,而南方更多的是皮蛋拌豆腐。

安徽人特别爱豆腐,也创作出许多独特的吃法。

凤阳酿豆腐,酸甜口的豆腐难得一见。而来自凤阳人朱元璋却喜欢这种吃法,嫩豆腐为原料切成片,夹入猪肉末,裹上鸡蛋粉糊,一般做成圆形下油锅炸至金黄色,再用糖醋勾上芡汁即成,一个个圆形的豆腐,外脆里嫩,酸甜可口。

走到古徽州的街头,黄山、歙县、屯溪、休宁,到处可见毛豆腐。上好的毛豆腐生有一层浓密纯净的白毛,如果仔细看上面还会有一些黑色颗粒,这是孢子,也是毛豆腐表面菌群成熟的标志。用油煎后,有一种特殊风味。就像老北京的豆汁儿,并非谁都可以吃得惯。

豆腐压紧成型又变成了豆腐干。豆腐干由于蛋白质结构紧致,咸香爽口,硬中带韧,咬起来口感接近肉,被誉为“素火腿”,技能凉拌佐酒,又能热炒配菜。

即便不用卤水的画龙点睛,单纯把豆浆煮熟,把表面形成天然油膜“挑”起来晾干,就是另一种美食——豆腐皮。煮熟的豆浆浇在布上,再一层一层浇上来,然后用重物压制,就成了千张。薄如纸的豆腐制品,又变成了其他事物的“包”和“卷”。最简单的就腐皮卷和千张卷,笼屉上蒸熟,撒上葱花点缀,立刻就是一道爽口美味。千张打个结,层次感更丰富,搭配红烧肉吸饱了汤汁,真是绝配。千张切成丝,就是扬州的一道大煮干丝,豆制品又摇身一变成了主角。

大豆,新鲜的爽脆,晒干了醇厚,磨成浆浓郁,做成花细嫩,画龙点睛一笔再次改变形态,做主食口感丰富多变,做配菜吸饱汤汁不争不抢。中餐里的魔术师,舍我其谁?

更多大豆用来做什么(大豆都能做什么食品)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