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一次打开电视,偶然间看到了一个用歌唱来歌颂古代经典优秀诗词的节目,唱作人用真心来传唱美好的诗词歌赋,让中国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用新唱方式来流传。
我喜欢,因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学不过来但是愿意感受,你会发现那些美好的诗词,是那样纯粹,那样有情怀,又是那样优美,人物事景可以样样都在,短小精悍但不失所有一切的表达。于是我喜欢,也希望我的孩子也喜欢,希望他从中感受中国伟大,中国人的美好。哪怕是这 *** *** 细流,也会浸染。
昨天又是周六,打开电视,让儿子和我一起看,屏幕上打出《青玉案.元夕》辛弃疾的词,"丛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经典词句,主持人撒贝宁,深情朗诵,然后有请经典传唱人入场。
后台耀眼的光芒随着大幕缓缓拉开射入舞台,一人剪影伴着灯光由远及近走上舞台,掌声响起来,大家热烈欢迎传唱人,远望去,那人影身背吉他,脚步沉稳坚定,干净利落,潇潇洒洒,仿佛从远古穿越而来!走近台中,才见原来是一位髯发须白,面庞矍铄的老人,他合体的西装内衬着雪白衬衫神采奕奕,干净放光的脸庞上修剪得整齐得一丝不苟的胡子。站定舞台中央,掌声渐息,老人用岁月磨砺略有嘶哑而深沉声音自我介绍:"我是经典传唱人,陈彼得,我为大家传唱辛弃疾的词巜青玉案.元夕》。谢谢!然后,老人家麻利的将身后的吉他转到身前,左手按弦,右手弹拨,音乐响起,老人唱出口,声音明亮,居然丝毫听不出年老的沉闷嘶哑声,悠悠扬扬,缭绕于耳畔,高亢明快,轻松活泼演绎着《青玉案》,老人边弹边唱,时而闭眼,时而昂头,时而用力拨弦,银发会顺势抖擞,这百年词赋,却是一股股的老而不衰的青春气息从他口中,从他弦上流淌出来,也流到我们的心里!10岁的儿子听的津津有味,高兴的对我说:"你看这个银发爷爷,一点儿也不老,还有那股劲!"我笑着对他说:"是呀,还是那么青春!"这股劲真的很感染人,说实话,比现在的一些年轻人还要有活力!他无畏的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这百年的诗词。一曲《青玉案》结束了,掌声爆满,久久不息⋯⋯
主持人上台介绍了陈先生,他是台湾著名的唱作人。年轻时,他曾经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传遍中国上下,到今日人们还会记住他当年留下的首首曲子。陈先生自己来讲述,为什么要为古诗词谱曲时,他很激动!他说,只有有根的文化才会流传得久,只有有根的歌曲才会传得远,年老时,他感到自己有责任来创作有根的歌曲,他激动地说道。我觉得自己要回去了,这一首我和辛弃疾共同做的歌曲会让所有的人听得到,我要告诉他我们做到了。大家真的听到了。陈先生非常喜欢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他深情的朗诵了这首诗。陈先生的朗诵感动了,现场的每一位观众。让全场都燃起爱国热情,让我们也深深感受到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同样电视前的我和孩子也被打动至极。
我在想我记住了《青玉案》,孩子也记住了。我记住了这位陈先生,孩子也记住了。我感受到了这深沉无比的爱国热情。孩子也应该感受到了。这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