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目录
送别长亭外长城谣原唱?
歌词“长亭外,古道边”出自弘一法师的歌曲《送别》,该歌曲是弘一法师出家前所作送别歌,也是送给挚友许幻园的歌曲。
歌词如下: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送别古诗李叔同?
近代李叔同的《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赏析
弘一(1880—1942),近代佛学大师。俗姓李,名叔同,天津人。曾留学日本,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寺剃度为僧。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奥德威是“奥德威艺人团”的领导人,曾写过不少艺人歌曲。
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于1914年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郦歌中的不二经典。沈心工也曾根据《梦见家和母亲》写过一首《昨夜梦》,但最终没有抵得过李叔同《送别》的光芒。
李叔同(1880-1942) 初名文涛,改名岸,又名广侯、成蹊,字惜霜,号叔同。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光绪二十七年(1901)就读于南洋公学经济科。公费留学日本。在上野美术专门学校习油画。加入同盟会。于东京组织春柳社,编演戏剧。归国后,任教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两江师范学堂。
民国五年(1916)入杭州定慧寺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多才艺,编歌演剧、作画治印无所不擅,又通数国文字。为南社社员。诗好作长短不齐之句,奇趣洋溢。词豪婉兼具。有《弘一法师文钞》。今人辑有《李叔同诗全编》,词在集中。
鉴真东度日本的一首诗?
这是郭沫若赞扬鉴真的诗啊!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当时与鉴真同行的还有日本在唐留学的著名歌人阿倍仲麻吕。锚泊黄泗浦港待航之夜,歌人望月思故乡,吟诵了一首在日本世代传颂家喻户晓的和歌《汉土望月》:“万里长空碧,举头遥望起乡情。回思春日野,三笠山巅璧月升,恰似今宵一样明。”但他乘的船途中遇到风暴,漂泊至安南,后返长安,殁于中国。天宝十二年,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一行回国时,特意到扬州拜谒鉴真,请他再次赴日。这时他已六十六岁高龄,且双目失明,但他还是带着二十四名弟子,毅然开始了第六次东渡。这一次他们一行秘密地到常熟的黄泗浦与藤原会合,于十一月十六日乘上日本遣唐使的四艘海船出发,经过一个多月的风浪颠簸,鉴真一行终于平安到达日本九州萨摩秋妻屋浦,受到日本朝野僧俗的隆重热烈的欢迎。第二年二月到达奈良,日本天皇亲迎到东大寺。鉴真在东大寺建造戒坛传授戒法,为日本圣武太上皇、孝廉天皇、皇家亲族及文武公卿四百余人授戒,僧人灵裕、贤戒、志忠等八十余人俱舍旧戒而改受新戒,成为日本佛教徒登坛受戒之始。759年又于奈良兴建唐招提寺,并设戒坛,前后受戒者达四万多人,由此形成日本律宗,鉴真即成为该宗的开山祖师。鉴真还把唐朝的文化包括建筑、雕塑、医药学等介绍到日本,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歌曲李叔同填的什么词?
歌曲,梦见家和母亲,送别歌,春景,由李叔同填词。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李叔同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创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上荣耀。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