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目录
- 欲把西湖比西子这首诗的全文?
- 错把西湖比西子全诗?
- 从来佳茗似佳人全诗赏析?
- 欲把西子比西湖的意思?
- 苏轼的名句什么让杭州的西湖又有了西子湖的美称?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全诗?
- 乾隆西湖十景全文?
欲把西湖比西子这首诗的全文?
“欲把西湖比西子”出自宋代苏轼(苏东坡)所作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全诗如下: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是指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提示:湖指杭州西湖。湖光山色相映,风景绮丽。全诗先写“晴”,次写“雨”,最后两句结合起来概括,而用新奇的妙语赞美西湖无时不美的迷人景色。将西湖喻为美女西施,已成千古定论。湖因诗而名“西子湖”,可证也。
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的经典传说。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
错把西湖比西子全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 宋 ] 苏轼
shuǐguāngliànyànqíngfānghǎo
水光潋滟晴方好,
shānsèkōngméngyǔyìqí
山色空蒙雨亦奇。
yùbǎxīhúbǐxīzǐ
欲把西湖比西子,
dànzhuāngnóngmǒzǒngxiāngyí
淡妆浓抹总相宜。
从来佳茗似佳人全诗赏析?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 -
作者 苏轼 (宋)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苏轼把壑源新茶赞为仙山灵草,并且强调这种茶是不加膏油的。苏轼用他独特的审美眼光和感受,将茶独具之美用了一个拟人手法写出了“从来佳茗似佳人”。这是苏轼品茶美学意境的最高体现,也成为后人品评佳茗的最好注解。后人常把苏轼另一首诗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与之相对成联
欲把西子比西湖的意思?
1、欲把西湖比西子翻译: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
2、原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苏轼的名句什么让杭州的西湖又有了西子湖的美称?
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让杭州西湖有了西子湖的美称。 在这两句诗中,诗人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全诗?
宋代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
乾隆西湖十景全文?
《西湖十景图册》以西湖十景为题,西湖在浙江省杭州市城西,亦名钱塘湖,苏轼诗有“欲把西湖比西子”之句,因又名西子湖,三面环山,有南北两高峰对峙;湖中有苏、白两堤,四时风物清佳,以十景驰名于世。西湖十景分别为:两峰插云、曲院荷风、花港观鱼、柳浪闻莺、苏堤春晓、断桥残雪、南屏晚钟、平湖秋月、三潭映月、雷峰夕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