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2018-12-29 08:31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徐添城 通讯员 陈芳斌 江琴
成为一名律师,对李旺荣来讲,既是一份事业,更是一项使命。“我始终认为,律师这份职业应该被当成事业,而不是单纯为了谋生。在律师这个岗位上,我们需要尽己所能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李旺荣说。
而他确实以此为目标,坚定前行了二十多年。在这段奋斗岁月里,他从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律师开始,脚踏实地,稳步走来,成为了律师中的典范。2016年12月,李旺荣获得“享受国务院 *** 特殊津贴专家”称号,成为浙江省18000余名律师中获此殊荣的第一人。他还曾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全国优秀律师、全国党员律师标兵、浙江省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成为年轻党员律师学习、追随的榜样。
专业,是李旺荣律师身上的一张标签。他对自己要求严厉,精益求精。20多年来,他承办的案件达1000余宗,没有一例过错,也没有一例被当事人投诉过。在多宗关键案件中,李旺荣的专业表现之突出,成为绍兴律师行业中的佳话。
如今,在最高人民法院编写的《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2003年第二卷中,仍收录着李旺荣为绍兴一企业重现生机而“打下”的经典案例。十几年前,该企业在一个饭店项目实施过程中,因合作单位拖欠余款,使得企业无力按约支付几十家公司的巨额材料款,被外地法院多次冻结账户,流动资金中断,一度陷入困境。李旺荣本着对企业负责的原则,细心钻研,在大量的工程资料堆中找出了一张具有重要作用的便函,最终帮助企业顺利解决了难题。
类似的典型案件在李旺荣的职业生涯中数不胜数。他依靠专业、踏实、尽责的态度践行了一名党员律师的职责与使命。而这些经验的积累,又铸就了外界对李旺荣的信任与认可。
在大公所,年轻律师对这位资深的前辈十分信赖,李旺荣也尽其所能为培养优秀的青年律师贡献力量。2015年,李旺荣创办了“大公分享会”,以此培养青年骨干律师的专业技能。
每周一晚,在浙江大公律师事务所,所内律师会迎来一波“头脑风暴”。资深律师会依托个人经历过的案例传授经验,年轻律师则会进行新技术分享。“目前,分享会已经举办了123期,许多外所的律师同仁和其他行业的朋友们也会积极参与进来,在绍兴的律师行业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李旺荣说,这样的“分享——学习”模式,在绍兴律师事务所中属于首创,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更好地传播专业知识,加强业内联系,还能切实开阔中、青年律师的视野和专业技能,培养起专业实力过硬的后备力量,“许多青年党员律师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出来,成了年轻人中的楷模。”
以律师的身份与社会“对话”,李旺荣说,“我们需要为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党员应该起到带头作用。”
在这个理念支撑下,2016年,大公所的党员律师与绍兴市红十字会合作设立了“大公律师”博爱救助项目,实时向市区法院征集救助对象,目前已结对救助一位柯桥区脑瘫儿童,为孩子的未来“点亮”了希望。此外,李旺荣还组织党员律师筹资在淳安县临岐镇建立了一所浙江大公律师希望小学,为更多孩子带去知识的温度;同时与嵊州市、新昌县等26个村镇结对,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提供经济及法律支持。
如今,李旺荣身上肩负着更大的重任。作为资深专业律师,他尽心尽力,积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作为先锋的 *** 员,他牢记使命,服务大局、关爱民生;作为尽职的人大代表,他自觉奉献,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自1996年入党以来,李旺荣始终以党员的要求严格自己,以昂扬奋进的姿态行进在专业法律服务的道路上,今后,他将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敦促个人与大公律师团队,不忘初心,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