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关于苏轼的文化常识
- 2、苏轼的资料和风格
- 3、关于苏轼的详细身平和背景简介
- 4、关于苏轼的
关于苏轼的文化常识
1、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 婉约风格 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2、苏轼写《狱中寄子由》说“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无比凄惨。审讯者常对他通宵辱骂。巨大精神压力下,苏轼写下了“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的悲惨诗句。
3、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1091年(元祐六年),他又被召回朝。
苏轼的资料和风格
1、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3、就词作而言,纵观苏轼的三百余首词作,真正属于豪放风格的作品却为数不多,据朱靖华先生的统计类似的作品占苏轼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左右,大多集中在密州徐州,是那个时期创作的主流。
4、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时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医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
5、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关于苏轼的详细身平和背景简介
1、生平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二名苏东坡,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4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2、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3、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
4、苏轼(1037-1101)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5、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6、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 “平和世界”。
关于苏轼的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二名苏东坡,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4岁,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一寸有余(186cm)苏轼为人豁达心胸宽广,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
①文坛“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②宋代书法成就“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③宋诗风格体现者“苏黄”:苏轼、黄庭坚; ④豪放派代表“苏辛”:苏轼、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