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煎结尾古诗词(带有煎字的古诗词),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煎结尾古诗词(带有煎字的古诗词)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煎结尾古诗词(带有煎字的古诗词)

本文目录

ang结尾的七言古诗?

1.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出自唐代杜甫的《曲江对雨》

2.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常在旁。

出自宋代陆游的《自嘲》

3.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

出自清代吴嘉纪的《煎盐绝句》

4.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出自唐代杜甫的《寄韩谏议注》

带字结尾的诗句?

几番问竹平安,雁书不尽相思字。

邮亭立溪端,上有石鼓字。

崖阴刻字新,往往书故事。

云来初似墨,雁过还成字。

奴启情人勿见罪。闲将小书作尹字

相对盈盈一水。多声价、开名得字

犹存火后书,罕识卷中字。

由晋以至唐,几人作文字。

孤竹两高人,不止一清字。

夜来城外一尺雪,小驾炭车碾冰辙。的作者和出处是什么?

《卖炭翁》原文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赏析

  《卖炭翁》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诗歌当中的一首。它描写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这首诗一开头就把我们带到当时的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让我们看到一个烧炭的老人过着的十分穷苦的生活。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烧炭的老翁连一寸土地也没有,全部赖以为生的东西,只不过是一把斧头、一挂牛车,再加上十个被烟火熏黑的手指头。他没有妻子也没有儿女,孤苦伶仃的一个人,在南山上伐薪、烧炭,弄得“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劳动的艰苦是可想而知的。这烧炭的老人对生活并没有过高的要求,“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他仅仅希望有吃有穿,维持一种最低的生活。按理说,一个人养活自己一个人,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可是就连这样一个愿望,他也难以实现。木炭,本是供人取暖的东西,这老人辛辛苦苦地砍了柴、烧了炭,给别人带来了温暖,可是自己身上的衣服却单薄得可怜。

  衣服单薄总该盼望天气暖和吧?不,恰恰相反,被生活所迫的老人“心忧炭贱愿天寒”,他宁肯忍受加倍的寒冷,以便能多卖一点炭钱。这种矛盾的心情,深刻地表现出卖炭翁悲惨的处境。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寒冷的天气果然来到了。一清早,他就套上车,踏着冰冻的道路,却到长安市上卖炭。从终南山到长安城,一路之上他想了些什么呢?诗人没有告诉我们;但是可以想象得出来,他一定是满怀着希望,因为这一车炭直接关系着他今后的生活。读到这里,我们觉得自己和这位老人更亲近了,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这车炭究竟能不能卖掉,能不能卖上一个公道的价钱。可是诗人并没有马上告诉我们结果,他让卖炭翁歇下来,喘一口气,也让读者稍微平静一下。

  然后笔锋一转写道:“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来的人一个是穿黄衣的太监,一个是穿白衫的太监的爪牙。他们装模作样,说是奉了皇帝的命令出来采办货物,也不管卖炭翁同意不同意,赶上炭车往北就走。城北是皇帝住的地方,赶车的又是宫里的太监,一个卖炭的老人能有什么办法去对付呢!“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千余斤炭,不知道要几千斤柴才烧得出,而这几千斤柴又不知道要多少天才砍得来!为了把柴烧成炭,这孤苦的老人又在尘灰里、在烟火旁边受了多少熬煎!可是拿这一切所换到的是什么呢?“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连纱带绫合起来不过三丈,难道这就能抵得上老人多少天的辛勤劳动吗?这些宫使哪里是在买东西,他们简直是强盗。他们夺走的不只是一车炭,而是夺走了老人生活的希望,剥夺了他生活的权利。这该激起读者怎样的愤怒!读完了这首诗,我们不禁要问:两鬓苍苍的卖炭翁,凭着这点对他来说毫无价值的报酬,能够捱过那严寒的冬天吗?

  白居易在《新乐府》中每首诗的题目下面都有一个序,说明这首诗的主题。《卖炭翁》的序是“苦宫市也”,就是要反映宫市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宫市”是唐朝宫廷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最无赖的方式。本来宫廷里需要的日用品,归官府向民间采购,到了德宗贞元末年,改用太监为宫使直接采办。宫里经常派出几百人到长安东西两市和热门的街坊去,遇到他们看中的东西,只说一声是“宫市”,拿了就走,谁也不敢过问。有时撕给你两三尺破旧的绸纱,算做报酬;有时候不但不给任何报酬,反而要你倒贴“门户钱”和“脚价钱”。所以每逢宫使出来的时候,连卖酒卖烧饼的小店铺都关上店门不敢做生意了。

  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但是,《卖炭翁》的意义,远不止于对宫市的揭露。诗人在卖炭翁这个典型形象上,概括了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在卖炭这一件小事上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平。读着这首诗,我们所看到的决不仅仅是卖炭翁一个人,透过他,仿佛有许许多多种田的、打渔的、织布的人出现在我们眼前。他们虽然不是“两鬓苍苍十指黑”,但也各自带着劳苦生活的标记;他们虽然不会因为卖炭而受到损害,但也各自在田租或赋税的重压下流着辛酸和仇恨的泪水。《卖炭翁》这首诗不但在当时有积极意义,即使对于今天的读者也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卖炭翁》的艺术性也是很高的。你看,诗人在开头八句里,先对卖炭翁做了一番总的介绍,介绍得那么亲切、自然,就像介绍自己家里的人一样。“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简单,然而深情的十四个字,就活生生地勾画出他的外貌:“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又是同样简单而深情的十四个字,深刻地刻划了他的内心活动。这番介绍就好像一串电影画面,从南山的远景开始,镜头平稳地拉近,然后就接连几个大特写:两鬓、十指、灰尘满面、衣衫褴褛,使人触目惊心。

  这样介绍了以后,诗人就拣取卖炭翁的一次遭遇,来加以具体描写。白居易有意把他放在一个大雪天里,这雪,虽然使他的身体格外寒冷,但却点燃了他心头的希望;虽然增加了赶车的困难,但也给了他力量,使他一口气就赶到了目的地。这是多么富于戏剧性的描写啊!卖炭翁满怀希望地赶到市上,却不急着马上把炭卖掉。他歇下来,也许还用衣袖揩一揩额头的汗水,蹲在路旁喘气。但是,谁能说他的内心会像他的外表一样平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好像一场悲剧以前短暂的沉默,这两句诗把人的心弦扣得紧紧的。接下去,诗人掉转笔锋,使故事急转直下,突然出现了两个宫使。白居易再次运用由远及近的写法,写他们骑着马反差。卖炭翁还来不及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他们已经把车牵向北去了。

  写到这里,诗人似乎不忍心再写下去了,他简短地交代了事情的结果。也不像《新乐府》中其他的诗那样,诗人没有出面来发议论。但正是这简短的结尾,才更含蓄、更有力、更能发人深思。

诗经中有娉的句子是?

1、娉娉褭褭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出自杜牧《赠别二首》

2、遥见窗下人,娉婷十五六。——出自唐·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

3、娉婷何处戴,山鬓绿成丛。——出自唐·李远《立春日》

4、摇曳双红旆,娉婷十翠娥。——出自唐·白居易《夜游西武丘寺八韵》

5、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出自两汉·辛延年《羽林郎》

6、怪得清风送异香,娉婷仙子曳霓裳。——出自唐·崔澹《赠王福娘》

7、好借月魂来,娉婷画烛旁。——出自宋·刘几《梅花曲》

8、蠢蠢吴蚕卧,娉娉楚女闲。——出自宋·陈克《南歌子》

9、騕褭青丝骑,娉婷红粉妆。——出自唐·张易之《横吹曲辞·出塞》

10、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出自唐·李商隐《垂柳》

11、娉婷不嫁非无意,谁是人间大丈夫。——出自唐·安麐《三姑石》

12、娉婷卢女娇无柰,流落秋娘瘦不禁。——出自元·元好问《鹧鸪天》

13、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出自唐·白居易《夜闻歌者》

14、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出自唐·温庭筠《南歌子》

15、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出自唐·杜牧《赠别二首》

16、转眄如波眼,娉婷似柳腰。——出自唐·温庭筠《南歌子》

17、肮脏到头方是汉,娉婷更欲向何人。——出自南宋·文天祥《得儿女消息》

“娉”结尾的诗句

1、养儿与娶妻,养女求媒娉。——出自唐·拾得《诗》

2、忆昔逢君新纳娉,青铜铸出千年镜。——出自唐·长孙佐辅《对镜吟》

“娉”在中间的诗句

1、唤人看騕褭,不嫁惜娉婷。——出自唐·杜甫《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凡三十韵》

2、张奉娉贤妻,老莱藉嘉偶。——出自唐·王绩《山中叙志》

3、空花从何来,为吾舞娉婷。——出自南宋·文天祥《生日》

4、不知娉婷色,回照今何似。——出自唐·刘长卿《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春镜》

5、昨日红儿花下见,大都相似更娉婷。——出自唐·罗虬《比红儿诗》

6、但暗忆娉婷,几把垂杨蹂。——出自宋·刘埙《买陂塘》

7、水精帘卷桃花开,文锦娉婷众非一。——出自唐·贯休《送杨秀才》

8、飞絮乱花闲院宇,舞鸾歌凤小娉婷。——出自宋·周紫芝《浣溪沙》

9、画楼珠翠列娉婷,辽鹤重来失故城。——出自宋·俞德邻《姑苏有赠》

10、市骨蕲千里,量珠买娉婷。——出自北宋·黄庭坚《寄忠玉提刑》

11、谢娘休漫逞风姿,未必娉婷胜柳枝。——出自唐·罗虬《比红儿诗》

12、春风永巷闲娉婷,长使青楼误得名。——出自宋·陈师道《放歌行》

13、雨晴偏见梅花貌,笔下娉婷向人笑。——出自宋·白玉蟾《友人陈槱得杨补之三昧赏之以诗》

14、欲买娉婷供煮茗,我无一斛明月珠。——出自北宋·黄庭坚《常父答诗有煎点径须烦绿珠之句复次韵戏答》

15、桃夭李粲逞娉婷,拥立苍官似列屏。——出自当代·钱钟书《松堂小憩同绛》

16、石家金谷重新声,明珠十斛买娉婷。——出自唐·乔知之《绿珠篇》

17、一村婚娉皆邻里,妇姑孝慈均母子。——出自南宋·陆游《书村落间事》

18、空中右白虎,赤节引娉婷。——出自唐·杜甫《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19、雨前秾杏尚娉婷,风後残梅无顾藉。——出自宋·史达祖《玉楼春》

20、忆下瞿唐浮洞庭,阳台系船梦娉婷。——出自南宋·陆游《荆溪馆夜坐》

21、如何世上福,冉冉归娉婷。——出自南宋·文天祥《名姝吟》

22、当年不嫁惜娉婷,拔白施朱作後生。——出自宋·陈师道《放歌行》

23、粉黛娉婷艳,芝兰笑语香。——出自宋·曾觌《南柯子》

24、喧阗争意气,调笑学娉婷。——出自唐·元稹《饮致用神麹酒三十韵》

25、万旅云屯看整暇,十眉环坐却娉婷。——出自宋·张孝祥《浣溪沙》

26、君今远娉奉明祀,得不齐励亲蘋蘩。——出自唐·元稹《去杭州》

27、宫娃酣态舞娉婷,香飙四飒青城坠。——出自唐·刘商《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

28、玉郎经岁负娉婷,教人争不恨无情。——出自唐·顾夐《遐方怨》

29、转喉空婀娜,垂手自娉婷。——出自唐·杜牧《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

30、牖光窥寂寞,砧影伴娉婷。——出自唐·韩愈《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

31、桑出罗兮柘出绫,绫罗妆束出娉婷。——出自明·唐寅《桑图》

32、宁知燕赵娉婷子,翻嫁幽并游侠儿。——出自唐·权德舆《薄命篇》

33、彩舟浮滉荡,绣毂下娉婷。——出自唐·李群玉《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长沙东湖》

34、校书才智雄,举世一娉婷。——出自唐·卢纶《纶与吉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苗员外发崔补阙峒…侯仓曹钊》

35、文君惭婉娩,神女让娉婷。——出自唐·徐夤《蜀葵》

36、酒劝十分金凿落,舞催三叠玉娉婷。——出自宋·张纲《浣溪沙》

37、篱落见娉婷,机丝弄哑轧。——出自唐·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

38、货财足非吝,二女皆娉婷。——出自唐·柳宗元《韦道安》

39、天花娉婷下如雨,狻猊座上师子语。——出自唐·贯休《送颢雅禅师》

40、通都富豪家,华屋贮娉婷。——出自元·赵孟睢短?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赏析

  在晚唐坛上,李商隐是一位大家,当时与杜牧齐名。不过,若就对后世的影响而言,他是超过了杜牧的。李商隐在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创造性地丰富了诗的抒情艺术。他的诗歌创作,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蒙眬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

  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虽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考索,但是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以证明确有寄托或确依何事之前,主要应该以诗歌形象所构成的意境为依据,把它们作为一般爱情诗对待,这并不妨碍认识它们的艺术价值。这首《无题》,读者就是把它视为抒写爱情的名作去欣赏的。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描写。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带子的诗词典故?

1、子云只自守,奚事九衢尘。——出自唐·韩愈《闲游二首》

2、子玉和予去,应怜恨不穷。——出自唐·周朴《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

3、子大而食母,财多还害己。——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4、推寻世间事,子细总皆知。——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5、子细推寻著,茫然一场愁。——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6、子细寻本人,布裹真珠尔。——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子”结尾的五言诗句

1、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出自唐·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2、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出自唐·贾岛《寻隐者不遇》

3、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出自唐·李白《赠孟浩然》

4、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出自唐·王维《西施咏》

5、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出自唐·杜甫《佳人》

6、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出自唐·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7、训喻青衿子,名惭白首郎。——出自唐·杜甫《元日示宗武》

8、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出自南北朝·佚名《西洲曲》

9、诗礼称才子,神仙是丈人。——出自唐·李端《送黎少府赴阳翟》

10、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出自魏晋·潘安《悼亡诗三首》

11、可叹凄惶子,高歌谁为媒。——出自唐·孟浩然《途次望乡》

12、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出自唐·杜甫《后出塞五首》

13、击柝可怜子,无衣何处村。——出自唐·杜甫《西阁夜》

14、竹林二君子,尽日竟沉吟。——出自唐·李从谦《观棋》

1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出自唐·李绅《悯农二首》

16、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出自宋·汪洙《神童诗》

17、长安游冶子,日日醉春风。——出自宋·汪洙《神童诗》

18、浴沂谁氏子,三叹咏而归。——出自宋·汪洙《神童诗》

19、争如郝隆子,只晒腹中书。——出自宋·汪洙《神童诗》

20、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宋·汪洙《神童诗》

21、夭夭邻家子,百花装首饰。——出自唐·张南容《静女歌》

22、玉堂挂珠帘,中有婵娟子。——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23、有一餐霞子,其居讳俗游。——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24、其中长者子,个个总无裈。——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25、罗袖盛梅子,金鎞挑笋芽。——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26、浪捧鸳鸯儿,波摇鸂鶒子。——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27、乘兹朽木船,采彼纴婆子。——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28、贪人好聚财,恰如枭爱子。——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29、此等诸痴子,论情甚可伤。——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30、唝唝买鱼肉,担归喂妻子。——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子”在中间的五言诗句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出自唐·孟郊《游子吟》

2、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出自唐·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3、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出自唐·权德舆《玉台体》

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出自唐·李白《送友人》

5、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出自唐·杜甫《天末怀李白》

6、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出自唐·李隆基《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7、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出自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8、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出自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9、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出自唐·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10、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出自唐·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11、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出自唐·韦应物《送杨氏女》

12、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出自唐·独孤及《送虢州王录事之任》

13、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出自唐·王勃《深湾夜宿》

14、家贫惟好月,空愧子猷过。——出自唐·刘长卿《月下呈章秀才》

15、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出自南北朝·佚名《西洲曲》

16、归人须早去,稚子望陶潜。——出自唐·孟浩然《赠王九》

17、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出自唐·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18、慈亲应倍喜,爱子在霜台。——出自唐·岑参《送樊侍御使丹阳便觐》

19、清规子方奏,单戟我无能。——出自唐·陈子昂《登蓟城西北楼送崔著作融入都》

20、知子尘喧久,暂可散烦缨。——出自唐·韦应物《西涧即事示卢陟》

21、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出自魏晋·潘安《悼亡诗三首》

22、借问叹者谁,言是客子妻。——出自魏晋·曹植《明月上高楼》

23、空阔鱼龙气,婵娟帝子灵。——出自明·杨基《岳阳楼·春色醉巴陵》

24、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出自唐·王维《送杨长史赴果州》

25、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出自唐·王维《送杨长史赴果州》

26、诸生陪讲诵,稚子给渔樵。——出自唐·皇甫冉《夜集张諲所居》

27、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出自宋·苏轼《屈原塔》

28、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出自宋·汪洙《神童诗》

29、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出自宋·汪洙《神童诗》

30、遗子满赢金,何如教一经。——出自宋·汪洙《神童诗》

“子”开头的七言诗句

1、不愧人间万户侯,子孙相继老扁舟。——出自唐·胡曾《赠渔者》

2、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出自宋·翁卷《乡村四月》

3、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出自宋·王令《送春》

4、若比江南更牢落,子山词赋莫兴哀。——出自唐·吴融《彭门用兵后经汴路三首》

5、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出自唐·李白《行路难三首》

6、亦拟村南买烟舍,子孙相约事耕耘。——出自唐·李商隐《子初郊墅》

“子”结尾的七言诗句

1、日月暗扶君甲子,乾坤自与我知音。——出自唐·吕岩《七言》

2、九盏水中煎赤子,一轮火内养黄婆。——出自唐·吕岩《七言》

3、无语下窥黄谷子,破颜平揖紫霞君。——出自唐·吕岩《七言》

4、西邻有女真仙子,一寸横波剪秋水。——出自唐·韦庄《秦妇吟》

5、诛锄窃盗若神功,惠爱生灵如赤子。——出自唐·韦庄《秦妇吟》

6、回头笑向张公子,终日思归此日归。——出自唐·韩愈《郴口又赠二首》

7、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出自宋·黄庭坚《徐孺子祠堂》

8、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出自唐·白居易《长恨歌》

9、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出自唐·高适《封丘作》

10、悲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出自唐·高适《封丘作》

11、日暮江南无主人,弥令过客思公子。——出自唐·张继《春申君祠》

12、汉皇骤马意气生,西南扫地迎天子。——出自唐·张碧《鸿沟》

13、岂知知足金仙子,霞外天香满毳袍。——出自唐·贯休《山居诗二十四首》

14、年华灼灼艳桃李,结发簪花配君子。——出自唐·冯待征《虞姬怨》

15、绣作龟形献天子,愿教征客早还乡。——出自唐·侯氏《绣龟形诗》

16、微云一点曙烟起,南陌憧憧遍行子。——出自唐·刘希夷《洛中晴月送殷四入关》

17、六宫一例鸡冠子,新样交镌白玉花。——出自唐·花蕊夫人《宫词》

18、种得海柑才结子,乞求自送与君王。——出自唐·花蕊夫人《宫词》

19、众中遗却金钗子,拾得从他要赎么。——出自唐·花蕊夫人《宫词》

20、各把沈香双陆子,局中斗累阿谁高。——出自唐·花蕊夫人《宫词》

21、未戴柘枝花帽子,两行宫监在帘前。——出自唐·花蕊夫人《宫词》

22、今日殷勤访吾子,稳将鬐鬣上龙门。——出自唐·崔安潜《报何泽》

23、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出自唐·张碧《农父》

“子”在中间的七言诗句

1、远闻天子似羲皇,偶舍渔乡入帝乡。——出自唐·罗隐《长安秋夜》

2、莱妻早报蒸藜熟,童子遥迎种豆归。——出自唐·许浑《村舍二首》

3、柴门草舍绝风尘,空谷耕田学子真。——出自唐·刘长卿《寻龙井杨老》

4、夫子前年入朝后,高名籍籍时贤口。——出自唐·韩翃《送万巨》

5、三年楚国巴城守,一去扬州扬子津。——出自唐·刘禹锡《别夔州官吏》

6、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出自唐·杜甫《江村》


7、移根到此三千里,结子经今六七年。——出自唐·白居易《六年秋重题白莲》


8、饮酒龟儿人不识,烧山符子鬼难看。——出自唐·吕岩《七言》


9、老子道经分付得,少微星许共相攀。——出自唐·吕岩《七言》


10、玄门帝子坐中央,得算明长感玉皇。——出自唐·吕岩《七言》


11、姮娥月桂花先吐,王母仙桃子渐成。——出自唐·吕岩《七言》


12、先差玉子开南殿,后遣青龙入紫微。——出自唐·吕岩《七言》


13、为报晋成仙子道,再期春色会稽峰。——出自唐·吕岩《七言》


14、白头老子眉垂地,碧眼胡儿手指天。——出自唐·吕岩《七言》


15、凤茸袄子非为贵,狐白裘裳欲比难。——出自唐·吕岩《七言》


16、洛阳才子能几人,明年桂枝是君得。——出自唐·岑参《送韩巽入都觐省便赴举》


17、佳人刀杵秋风外,荡子从征梦寐希。——出自唐·杜牧《闺情代作》


18、草妒佳人钿朵色,风回公子玉衔声。——出自唐·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19、文字岂劳诸子重,风尘多幸故人忧。——出自唐·许浑《东游留别李丛秀才》


20、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出自唐·王建《精卫词》


21、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出自唐·王建《精卫词》


22、前年庚子腊月五,正闭金笼教鹦鹉。——出自唐·韦庄《秦妇吟》


23、大道俱成棘子林,行人夜宿墙匡月。——出自唐·韦庄《秦妇吟》


24、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出自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25、洛下已传平子赋,临川争写谢公诗。——出自唐·卢尚书《哭李远》


26、公子王孙意气骄,不论相识也相邀。——出自唐·崔液《上元夜六首》


27、天子预开麟阁待,只今谁数贰师功。——出自唐·岑参《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


28、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衖。——出自先秦·屈原《离骚》


29、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出自宋·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30、秦川寒食盛繁华,游子春来不见家。——出自唐·崔颢《渭城少年行》

更多煎结尾古诗词(带有煎字的古诗词)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